何民进:高位截瘫后的别样人生

    中华何氏网 2011年12月20日 缙云新闻网


中国缙云新闻网 来源: 2011-12-20 10:47

 

记者与何医生相见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虽然坐在轮椅上,但何医生爽朗的回应和饱满的神情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人以一种身体健康、与常人无异的错觉。

每日读书、看报、偶尔替病人看诊……何民进的生活丰富多彩。

意外车祸前,他是一名乡村医师

何医生是舒洪镇仁岸村人,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小时候跟随父母放牛砍柴干农活,每天忙碌在田野里,山坡上,不能上学读书。解放后才有机会进学校读书学习文化。1962年参加全国统考,考上了温州医学院医疗系。经过5年的系统理论学习和医院实习,被分配到最基层的山区卫生院——缙云原三联乡卫生院工作。当时卫生院条件差,没有自己的房子,只有租用2间民房共4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住房用,下层医用。

尽管条件差,生活艰苦,何医生还是安心住下来,积极深入群众,接受各种考验和磨练。到卫生院第三天就背起药箱到农民中去,走村串户巡回出诊。不到一个月时间,何医生就走遍了32个村庄和自然村,认识了当地的村长、书记、妇女主任、赤脚医师,并在看病中和群众打成一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

1968年9月的一天下午,一位中年妇女气喘吁吁赶到卫生院要求派人出诊,她悲伤地说:“父亲已经68岁,因干活劳累过度,胃纳不进,大便出血,发高烧不退三天了,现在已经昏迷不醒。”出诊的地方是永康县舟山区横坦村。离卫生院15里,离永康县60里,从三联卫生院去全是山路,卫生院其他医师都不愿意去。一是交通不便,晚上不能回来,二是怕病重,治不好送终,下不了台。何医生想这正是实践的好机会,自告奋勇背上药箱带上几瓶盐水,抗生素,退热药跟着病人家属去了。

“到病人家时,病人已神志不清,初步诊断为‘中毒性菌痢’。”何医生说,他立即给病人输液,并在病人旁守了一夜,第二天继续给病人输液,直到第三天病人情况允许,他又带着病人回卫生院住了五天,直到痊愈出院。

1969年为了响应毛主席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村村办合作医疗站,小病就地医,有病及时治的政策,解决农村缺医少病的落后面貌,何医生在乡政府的号召下,举办了赤脚医师学习班,每村选2—3个有初中以上文化村民,学习医学理论半个月,然后上山采中草药。

何医生说,通过这次学习班,上山采草药,他熟悉了几百种中草药,为今后自学中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78年,何医生被调到盘溪卫生院,一干就是18年,直到下班途中的意外而离开了工作岗位。

一场车祸,改变原有的生活轨迹

何医生是在1996年出的意外事故。

1996年的农历8月16日晚上,何医生下班回家,顺便想去看一下住在舒洪大桥头的胃癌病人舒金汉。当时他骑自行车行至舒洪大桥头一侧时,由于天黑,看不清路况,前行中自行车车轮碰到了大桥下缘的护栏边上,连人带车摔到大桥下10多米深的乱石滩上。

“当时只觉得难以忍受的疼痛,就昏迷了过去,后来清醒过来在村民的帮助下才被送到县医院。”何医生说,“想到从此便成为一位高位截瘫的患者,命运和生活都将发生180度大逆转,只能在轮椅和床上过着痛苦的下半生。天还是那片天,地还是这块地,可我的人生已彻底变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常常默默流泪,回想起自己过去工作和生活。整天生活在煎熬、挣扎和求索中。”

面对现实,何医生终于转过神来。他想灾难既然发生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还是要接受现实,学习霍金先生和白求恩大夫那样面对疾病,面对人生。

从头开始,找回失去的欢乐

所有的瘫痪病人,在瘫痪平面以下的感觉都是异常的。你的脚本来是放在床上,但你却感觉挂在空中,你的截瘫平面以下没有疼觉,你打他,用针扎它都不知道痛。但有时会感觉某部位针刺样疼痛,一阵一阵很难受。这就是异常感觉。酸、胀、麻、疼、火辣辣,一阵一阵,这些原来都是假的,但每时每刻在折磨着病人。特别是正常感觉平面与瘫痪平面交界处,反应特别强烈。

何医生说,他知道很多病人受不了身体和精神的折磨会走上轻生的念头:“我是一个医生,我必须面对现实,必须承担起医师的责任,好好活着,为病人治病,为病人服务。”

“我每天坚持在床上锻炼,在轮椅上锻炼,以自己独创的按摩健身操锻炼自己的身体,强壮自己的体魄。”何医生告诉记者,为了家庭,为了把孩子养大,做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他选择坚强面对磨难。

不管天晴下雨,何医生每天按照自己创作的“按摩健身操”锻炼身体,从头到脚,凡用手能按摩到的地方都按摩。长年累月从不间断,直到他自己可以推着轮椅上马路,在公园、在广场活动锻炼。

“既然选择了生存下去,继续精彩地生活下去,就得给自己寻找到在轮椅上所能获得的精彩。”

“生活的勇气更足了。我还能做些有意义的事。”1996年,伤愈“复出”的何医生选择的第一件事就是开了一家诊所,坚持在轮椅上看病。说干就干,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几经奔波筹措后,诊所开门营业。

何医生说:“我是医师、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也是我父辈的遗嘱、父辈的心愿。”

面对不断前来问诊的患者,或是临床为病人诊断病情,重抄旧业后的何医生如鱼得水、再度精神焕发。

“开诊所的这些年,让我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让我重塑生活的信心。”回想遭遇意外时的低迷,到重新振作的数年,何医生认为,这是人生中,他的精神和意志最大的收获期。

高位截瘫后,对健全人来说寻常不过的日常生活,对何医生而言都变成了一次次对于耐心和意志的挑战。当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从轮椅到床上休息,跌落床前无力起来之时,他也曾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失落和无助。但这一切都在他坚韧的意志和家人的帮助下一一化解。

如今,每天早上5点开始锻炼按摩身体,看当天的报纸,然后看诊……这是何医生最近的生活日程。对于这10多年不同常人的经历,何医生有着自己的感受,在他看来,作为一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必然要走不同于常人的艰辛路程,但只要振作精神,勇于面对生活,也能走出另一番别样的精彩。

躺在自己购置的住房里,何医生向记者念起了他的座右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分享按钮>>贺中华万氏宗亲联谊总会江西分会成立
>>何氏后人披露:何园园主长孙何世模参与组建中国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