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肇基】福建何氏肇基祖一览
- 中华何氏网 2013年6月25日 何中兵整理
【综述】
最早入闽的何氏,相传在汉武帝时就有卢江人何氏兄弟九人从江西入闽到福州于山,住在九仙洞中,采草伐薪,在洞边炼丹井,汲水炼丹。后云游四方,到仙游九鲤湖后,炼丹喂鲤,骑鲤飞天,世人称为九仙祖。后人在福州于山建九仙阁供奉这九兄弟,泉州马甲双髻山也有专庙奉祀。
东汉末年,何雄入闽抵抗孙策而战死,其子孙留居福建。
西晋怀帝永嘉之乱(307-313年)中原林、陈、黄、郑、何、詹、邱、胡八姓衣冠入闽。
及至唐初开元、贞观之治,国力强盛,疆域拓展。当时闽地多山,险而多阻,地僻人稀,海盗、土着骚扰作乱,朝廷才有较大规模的拓疆移民之举。有史料可考的有闽南的安抚使公、闽西的大郎公等。
(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肇基文章系列)
一、入闽南祖安抚使公
安抚使公讳德,大号嗣韩,河南光州固始人氏。
安抚使公生于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05年)农历八月初六,系韩改何碱公裔孙。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三月十五日,朝廷敕翰玉戎卫翊府左郎将陈政字归德,任岭南行军总管,副将有许天正以下工32员战将,率府兵3600人,计五十八姓,绥安平闽经浦城,驻扎惠安(见《颖川陈氏族谱》)。陈政与我祖何德嗣韩公,同籍固始,故表荐吾祖为所部幕僚,主管财粮后勤军需。嗣韩公妣陈氏,系陈政之妹,故与陈元光为表昆仲(见惠安县志)。陈政入闽后授泉州刺史,争战八年后病故,朝廷又命何嗣韩、许天正、沉世纪等部将辅佐陈政之子陈元光袭父职,当时元光年仅21岁,领兵南徵漳、潮,住扎云陵。嗣韩公继任泉州刺史,坐镇泉州(住东街菜巷),食彩螺阳(即惠安),其子讳成就,字子绎,随陈元光转战漳、潮。陈元光授子绎为指挥校尉,故又称指挥公。唐武则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准置漳州府治,授陈元光为首任刺史,子绎为漳州卫千户。后子绎卜居龙溪之白石,成为漳州白石开基祖。(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肇基文章系列)
我祖何嗣韩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经四十六年靖乱,后诸将佐士兵就地定居,称河洛人,讲闽南话,台湾称闽南话为河洛语,曾有人主张作为第二国语。吾祖才犹出众,德业优隆,颇具文韬武略,着《河洛大衍先天数》。其大号嗣韩,寓有怀念韩改何之意,讳德,寓有以德育人,以德服人之意。功勋卓着,闽越当时赖之,闽人思其德,塑像祀之,卒葬惠安北门外青林山舍利院。公元1140年宋高宗时敕封辅国将军,光禄大夫,安抚节度使,故又称安抚公、昭德侯。夫人陈氏,荫封一品夫人。漳州北庙曾设有何公讳德神位,泉州崇福寺原设有祭坛,供奉安抚公塑像,族人春秋祭祀。
此墓占穴为美女怀胎。自安抚公肇基闽疆以来,子孙蕃衍播迁,遍及八闽,远至台湾、港澳、东南亚及世界各地,总数近百万,大半在本省,小半在台湾。但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及其他诸多条件的限制,彼此来往较少,此墓历来由峰崎族人就近负责管理维护和祭扫,历经沧桑,年久失修。今欣逢盛世,改革开放,东风广被,万派朝宗,海峡两岸来往频繁,台湾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寻根心切。1983年,新加坡庐江何氏总会特地汇款新币500元,敦促峰崎族亲发起重修,但草创之际,举步维艰,迁延未决,于1O年之后,才旧事重提。
1992年秋,由族中热心人士组成“祖业三修理事会”(三修:即修祖墓、祠堂、族谱),着手筹备。一经发出《倡议书》,海内外宗亲热烈响应,特别是台湾、金门、菲律宾、新加坡,石狮宽仁,厦门何厝等地宗亲鼎力支持,慷慨捐助。于1992年11月4日破土动工,越年清明节竣工,并举行落成庆典。菲律宾庐江何氏宗亲会特地组团二十馀人回乡祭祖恳亲。省内各县市包括石狮、晋江、泉州、南安、厦门、同安、漳浦、海澄、云霄、诏安、东山、仙游、莆田、福清、连江、长乐、霞浦等地宗亲代表共一千多人,参加庆典及祭祖仪式。后几年清明节,又增加台湾、金门、新加坡、香港以及安溪、永春、德化、大田、福鼎等地宗亲代表参加。(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肇基文章系列)
峰崎旧称埔崎,位于惠安城北五公里处,埔崎是总称,共有大小26个自然村,方圆十馀里,人口近三万,系福建何姓较集中的聚居地,又是何姓开闽的发祥地之一。由于安抚使公墓在惠安、峰崎何氏宗祠主要是奉祀安抚使公及以下列祖列宗禄位。宗祠始建于宋淳佑丁未年(公元1247年),距今已逾七百馀载。历经沧桑,频于坍圯。1993年6月,台湾金门宗亲代表团一行19人,在团长何克熙、何汉才率领下,莅临宗祠拜祖,并郑重嘱咐,宗祠必须及早重修,并要告知他们,他们将尽力支持。在海内外宗亲鼎力支持、赞助下,1995年清明节,又将宗祠修葺一新,金门浦边是个不大的村落,全村何姓40户,为重修宗祠捐献台币四十一万元,户户动员,不遗馀力。
在宗祠重修落咸庆典,新加坡庐江何氏总会在会长何福民、副会长何荣木率领下,组团20馀人回乡祭祖,连同菲律宾、香港、台湾、金门以及省内各县市宗亲代表近千人,在祠堂欢聚一堂,共叙亲情。1996年11月,台北市何氏宗亲会代表团一行18人,莅临祠堂祭祖恳亲座谈,1998年11月,新加坡庐江何氏总会会长何福民、副会长何荣木,第二次率团回乡祭祖恳亲。世界何氏宗亲恳亲大会自工993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至今年2008年已举行十三届,我们峰崎祠堂理事会共九次派代表参加。
由此可见,何姓开闽始祖安抚使公茔墓这一难得的历史文物,对于沟通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对台湾同胞及海外侨胞寻根谒祖恳亲,都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推而广之,对祖国统一大业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将起一些促进作用。(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肇基文章系列)
惠安县文物保护单位安抚公何嗣韩墓峰崎何氏宗祠管理理事会供稿何辐馨整理
2008年7月10日
(编者补录)
何锦辉:入闽何姓先祖安抚公何嗣韩,讳衍,生于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此处与正文605年有差异)年农历八月初六日,是韩氏改何姓三十世裔。安抚公随陈政、陈元光入闽,经四十六年平定、靖乱后,众将佐、土兵就地定居。
安抚公颇具文韬武略,任泉州刺史,著《河洛大衍先天娄》秘廖。他的名字,寓有以“嗣韩”为怀念韩改何,“卧身赏胆”之意。寓以德服人,以德育人,作为德治的家教,因此,闽人思其德、塑像祀之。卒葬於福建惠安县城外青林山舍利院。公元1140年宋高宗敕封辅国将军、光禄大夫、安抚节度使;赐:“昭德侯”。现惠安峰崎安抚使公祠,中厅悬挂着:“安抚肇基”、“镇闽人崇”额匾。漳州北庙有何公神位。泉州市崇福寺原设有祭坛,奉安抚使公金身、供族人春、秋祭典。
二、入闽(霞河-诏安)应全公(属闽南安抚使公一脉)
入诏一世祖应全公、妣林氏墓。坟在蓼江瞻圣院西落,碑向梯云山。即今霞河后厝“祀先堂”前面,土名“三脚墓”,穴名“盘蛇交墩”。为大型古墓建筑,墓有通道,其碑铭:“始祖何公墓道”。墓碑铭文:“梅岭何氏始祖之墓”,碑额:“大明”。其碑下角已残缺,失去“之墓”两字
二、入诏安(应全公)与入闽南开基祖(安抚使公)世系关系图表
三、入闽(瞻阳)大善公(属闽南安抚使公一脉)
瞻阳何氏是何安抚公裔孙何大善为第一世,其胞弟何大美为平潭县中楼乡南楼村何氏第一世祖
瞻阳是福清市着名的侨乡,南宋时何大善公,自本市江镜镇华山迁来,至今已有700馀年的历史了。本支何氏源自安徽庐江,经河南光州固始迁徙而来。其入闽始祖为何安抚公,于唐僖宗二年随王审知兄弟入闽。瞻阳何氏是何安抚公裔孙何大善为第一世。(其胞弟何大美为平潭县中楼乡南楼村何氏第一世祖)。大善公字行国,生于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卒于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二世祖长为何瓜,次何仲慈,字幼斋,生于宋理宗开庆已未年(1259),卒于元顺帝元统二年甲戌(1334)年。三世长为何文誉,迁连江县;次为何文德迁莆田下里;三为何文淑。先祖们见到瞻阳物土丰饶,于是便择迁于此繁衍生息,至今已传世二十七世。现本支已有一千三百馀户,人口已达五千馀人。今已是九世同堂。除此之外,迁往广西、云南,以及本省的连江、平潭等地,其人口已远远超过本地。(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肇基文章系列)
瞻阳何氏历史悠久,是名符其实的望族,历史上曾有许多有口皆碑的古迹,如:天恩褒节坊、瞻阳桥等,在福清县志都有记载。特别是“何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年(1664)。曾于乾隆六年绩修。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先生为本祠题:“瞻阳何氏家庙”之匾额。祠内还有数十面“文魁”“武魁”“孝义”“孝子”,“明经”等珍贵牌匾,都在文革之中毁于一旦。祠堂由于年久失修,几乎已是残壁断亘。于1983年改建为影院,已经完全丧失了祖祠的特有功能。时至今日,后裔们始终不忘遵宗敬祖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迫切要求恢复重建祖祠。特别是旅印华侨何术先,何银光等首倡建祠之议,得到何渔基,何亦香,何国光和国内贤达及乡亲的响应,不分宗教信仰纷纷行动筹集资金,于二〇〇二年破土动工。现在一座深四十三米,宽十九米八,三进布局,砖木结构,凋梁昼栋,富丽堂皇,硫璃瓦顶,光彩夺目,熠熠生辉,现已被列南福清市文物保护单位。
瞻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后裔们耕读为本,诗礼传家,在历史上出了不少闻人名士,像福清县志记载:何仲慈(二世祖)在南宋理宗朝应荐举判兴化,其莅官神明,不畏强御而着称。在明万历年间,时任桂林经历何乾布,南阳县丞何昌祚,京街经历何昌蜀,开封府判何懋灼等都是何仲慈裔孙,除此之外,还有乾隆五年旌表之孝子的何履旭,因其孝悌而着称,建坊于省城郎官里,祀孝悌祠于候官,其所着“心鸣集”至今还传于世。(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肇基文章系列)
在当代,瞻阳何氏也不乏人材辈出,尤为突出的有何遂(1888—1968)曾亲历辛亥革命,曾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解放后任军政委员会委员、司法部长、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其三子何康早期就读于福州海军军官学校,1946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农学院,历任国家农垦总局副局长、农林部副部长、国家农委副主任、农牧渔业部部长、农紫部部长兼国家计委副主任,于1990年离休。由于政绩极为突出,1993年被世界粮食基金会授予“世界粮食奖”。被美国马里兰大学授予名誉科学博士,是中共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与其父何遂同登全国人大会堂被传为佳话。其四子何达是中国新闻社主任委员,是新闻界首屈一指之精英。
除此之外,瞻阳何氏也出了不少的族贤名士,尤南突出的有旅居海外的侨贤何术先,数年来为家乡的公益事业及教育事业倾尽心血,捐资达数佰万元人民币,还有何银光,何渔基,何爱珠,何亦香等都是爱国爱乡的代表人物,他(她)们为了造福桑梓,也乐于为家乡的公益事业慷慨解囊。他们倚于勤奋与才智足迹遍天涯,创业行五洲,功伟业咸,不忘于故土之精神是值得世人敬仰与赞颂的。
瞻阳何氏近世辈名与表字世序:
履昌逢泰运广积培先基光裕承天宠宗世永隆禧
君民儒素志道学乐宜修人能弘祖武可以翊中朝
(本支辈份南明三朝元辅叶向高所题)
四、入闽(邵武)逸公
天下何氏归庐江。何氏自韩姓所出,这一点古今中外无异议。笔者今日提笔,曰:邵武何氏根归庐江,华勋公为一世祖,其七世孙逸公为邵武何氏入闽第一始祖。
华勋公名成矩,原籍山西省平阳县人,生于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仕唐为银青光初大夫,河南江道刺史,国封庐江郡公。在奉任江南西道观使、都督、十州诸军事后,因历官南昌令洪州刺,为久宦江南,慨然有乐土思,便由河南东始迁江西临川庐游。原妣曹氏,后妣朱氏、唐氏,朱氏生子有四:曰雲、雩、露、霖。然后子孙繁衍生息,散居东、南、西、北各省,属赣、闽两省尤衆。其雲公宗支系后裔,原籍浙江瑞安的七世孙逸公名文诗,生于唐大中戊辰年三月初七日(享年78岁),因为官调任邵武刺史,亲征盗寇,路过光泽十四都白举村,爱其山川名胜,风景宜人,逐辞官为民,卜宅而居,闭门不问世事。妣柳氏夫人生子有六:曰锐、镛、鐩、鍄、鐘、进。之后又嗣裔繁衍,世代相传。至露公十六世孙济公名宗博夫,生于宋景定年间(公元1260年),他曾任江南合昭令,后转浙江绍兴令(也称“山阴令”),因髦致政,復授闽杭监税,乃定居光泽岛石山。之下有五子:曰葵一、葵二、葵三、葵四、葵五。随后葵一公和葵二公留守岛石山,其葵三公名伯继(也称“梅公“)迁邵武古山,葵四公迁邵武宝积山,葵五公迁福州乌石山。以上‘五房’史称“逢山定居”,繁衍生息至今。
目前,邵武何氏主要集中在古山、水口寨和宝积三个自然村,这三地均历史上建有宗祠,并修膳保护完好如初。据不完全统计,邵武现有何氏总人口约3200余人。(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肇基文章系列)
古山原称邵武樵西古潭,地处福建武夷山南麓,富屯溪源头,离邵武市区17公里。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68年),十六世祖济公之子伯继公(又称梅公)由光泽岛石山迁居邵武樵西古潭,后改“古潭”为古山。历史上传古山有“三街、六巷、倒逆三重水”的说法,意旨何家地大、物博、人杰地灵,自然风景优美。伯继公定居古山后生六子(史称六房):曰允清、允福、永昊、永祥、永澄、永忠。各房均有后裔至今,繁衍四十余代,现有人口近2000人。族人宗亲和睦相处,生活蒸蒸日上。
清朝乾隆十七年至道光二十三年间,先祖们先后在古山中街建造何氏宗祠,整个工程造型飞檐凌空,翘角对峙,古韵至今,一派勃勃生机。宗祠分为两大部分,以街为中轴,南北对称分布。宗祠的两侧分别建造单孔拱形跨街石门牌坊两座。祭祖的何氏家廟(座北朝南),占地面积640平方米;宗亲文化交流活动场所的何氏戏院(座南朝北),占地面积720平方米。
根据一九三三年重修的古山何氏族谱——《名人录》记载,古山何氏祖先贤人辈出,汉朝的经学家何休,据史料证实为古山何氏一世祖华勋公的祖先;宋朝的理学家何兑、何镐父子是华勋公后裔,均为中华历史名人,均有传记、著作。
迁居古山的始祖伯继公曾任大理寺的评事,享受当时朝廷奉禄。其后裔中的望海公,曾荣登进士第并任揭阳县知县,他文才出众,邵武沧浪阁的“沧浪序”为望海公所著;阳春公,天启辛酉年科中举,之后迁兴化府莆田县做官(后也荣登进士第);本全公,由郡庠生贡于天顺六年,曾任处州府景宁县丞;锡祚公,由郡庠補投国子监太学生,朝考超选广东横州司马;錦章、錦标兄弟俩公,清代咸丰年间均在朝廷就职,均任武庠生例,并授正六品营守府。兄弟俩卸任后,即步入商界,经福州马尾港口,水陆还反中日两国,其推销武夷岩茶和江西景德镇瓷器时间长达二十二年之久,为发展国际友谊和激发家族后裔“东迁”(即先辈也称“走东洋”),经商发展家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正朗公,清朝晚期也在朝廷公职,后朝廷恩授世袭云骑慰(正五品),时任闽浙督标即补守备,管带订邵耀德营的前后两哨署理邵武城守右千总;何汉公(也称寿生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自从省立第四中学毕业后,便投身于中共地下革命事业,后因被捕牺牲,现为革命烈士。其子何圣让于1949年又入伍参军(正团级),现为黑龙江某军事学院教授(已退休)。其孙何三保现任南平市委副书记,。他们都是古山何氏五房澄公的后裔。
1990年至1991年间,古山、太宁、光泽三地何氏宗亲商议再次联修家谱。经执事者的同心协力,改革以往陈规和格式,采用通俗易懂的表格方式进行分门归类。这样,新编的四本家谱既简单又详细,一目了然,是为创举。愿族人宗亲认清自己的根,牢记先祖遗训,奉公守法,为邵武“福地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邵武何氏先祖简介
一世祖华勋公: 字成矩,仕唐银青光初大夫,江南西道观察使,国封庐江郡公。长寿二年(公元六九五年)因官事调任迁居江西临川庐游,原妣曹氏,后妣朱氏、唐氏。曹生泰明,朱生子有四:曰雲、雩、露、霖。其后子孙逐散居东南各省,以福建、江西尤衆。
二世祖露公:字啓宝,时为奉政大夫,唐氏生一子:曰翱。
三世祖翱公:字上腾,时任高阳令、衢州刺史。李氏生一子:曰鄄。
四世祖鄄公:字彦基,时任唐防御判官。殷氏生子有三:曰鏐、鑛、铿。
五世祖铿公:字仲韶,登唐建中壬戊进士,时任工部朗中。方氏生一子:曰允。
六世祖允公:字孟远,时任甘州刺史。余氏生二子:曰栻、枋。
七世祖栻公:字明恭,时任长安令,荆州刺史。尤氏生一子:曰沅。
八世祖沅公:字士高,时任南安司理泰军、内阁中书两淮总制。原妣京氏生一子:曰增,后妣包氏生一子:曰城。
九世祖城公:字克围,登北宋建隆壬戊进士,入内阁中书,历官两淮总制。原妣包氏生子有三:曰铁、铖、钲。
十世祖铁公:字永立,登北宋大中祥符葵丑进士,时任扬州发运使江淮总制。原妣杨氏生一子: 曰汪。
十一世祖汪公:字浤之,登进士第,时任大理寺评事。原妣方氏生二子:曰郴、柽。
十二世祖柽公:字维举,登进士第,原妣黄氏生一子:曰勋。
郴公:字维文,原妣吕氏生一子:曰兑。
十三世祖勋公:字尊猷,原妣田氏生一子:曰延。
兑公:字泰和,北宋微宗宣和元年(公元1118年)登进士,时任广西提刑按察使,精通《中庸》。其有一子:曰镐。兑公为福州琅岐何氏始迁祖。
十四世祖延公:字益登,登进士第,时任户部检事。原妣陶氏生子有二:曰钒、铁。
镐公:字叔京,世称“台溪先生”,与理学家大师朱熹过从甚密,并著《易集义》。时任安溪县主薄、上杭县丞和善化县令。其有二子:曰锡、显。
十五世祖铁公:字克钜,登进士第。原妣吕氏生六子:曰沼、泌、淲、沛、演、济。
十六世祖济公:字博夫,也叫壬一,登进士第。生于宋景定年间(公元一二六零年),时任江南合肥令,后转浙江绍兴令。因髦致政,復授闽杭监税,乃定居光泽岛石山。原妣李氏,后妣王氏、陈氏。李生为子:曰柏(葵一)、桂(葵二)、梅(葵三)、楠(葵四)、櫆(葵五)。后葵三公、葵四公、葵五公分别迁居邵武古山、宝积和福州的乌石山。
十七世祖葵三:字植魁,叫伯继公,也叫梅公,为邵武古山何氏始迁祖。时任明朝大理寺评事,享受当时朝廷奉禄。原妣李氏,后妣张氏,李生二子:曰允清、允福;张生四子:曰永昊、永祥、永澄、永忠。
葵四:字桌荣,叫櫆公,为邵武宝积山何氏始迁祖。
(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肇基文章系列)
五、入闽(北山)满什公
北山何氏源流
何氏之兴,始于禹,继于杞,居于庐江郡,衍派于江南东海及徒居于河南固始者,源远流长,枝繁叶茂。唐朝时,宗太始祖定居固始县。宋元以来,宗祖已繁衍子孙支派甚多。追溯何氏历史根源,北山何氏系庐江堂宗族固始支派,祖源均出自河南固始楄臭头。元末明初期间,华夏拢攘,满什公佐洪武高皇帝徵讨四方,授职徵南大都统,协汤和将军从大海入闽,平靖福省纷乱之务,乃人明申定之时也(约戊申年),镇居福省双门前及三牧坊。公歆慕北山星园和凤山顶山丹凤朝阳之穴地,遂卜居长邑星园其址构室营田,繁衍生息,隆兴一大旺族。祖德流芳衍奕叶云扔之盛孙枝,毓秀绵万年瓜瓞之祥恭唯吾。考吾何氏,由韩分衍,始为河姓,之后又易河为何姓,得姓于战国末期,兴盛于漠魏六朝,族望在庐江。历代枝叶繁盛,源流播迁全国各地及海外各国,可谓名宗望族,无愧世界我何氏大姓之声誉。
汉代武帝时,比干公为廷尉正,治狱无冤滥,时号何公。武公字召公,诏封谏议大夫,扬州刺史,成帝时,历官大司空封汜乡候;哀帝时,历任御史大夫和大司马,仁惠及民,民莫能忘。比干公六世孙敞公字文高,章帝时,历官汝阳太守,中郎将,宽厚为政,政颂公平。南朝宋,长瑜公与谢灵运,谢惠连、荀雍、羊璇之文章相赏,号曰四友。南朝齐,敬叔公为长城令,仗义疏财,赈灾济贫。何逊公喜思梅咏诗,居洛阳,后徒扬州,适梅盛发大间东阁延文士啸傲终日,历代誉为文学名人。
北山何氏乃是“三英”先祖者衍派生息的一个宗支,据吾族谱记载,元朝至正年间,因华夏扰攘,生命涂炭,始祖满什公佐洪武高皇帝徵讨四方,授为徵南大都统,协将军汤和从大海入闽,功勋卓着,平镇后徒居福省双门前及三牧坊。公自少攻读诗文经傅和旁通险符等书,享年八十馀岁寿终。其子功保公博学多才,年轻有为,袭父职授为都统元帅官衔。因其省中罹难,急流勇退,以吴航称文献之邦,遂卜宅于吴航九都北山星园而居(今长乐鹤上北山村何朱里),门前巷口之地,居其僕招宝。功保公生五男,长曰长,次曰赞,三曰和,四曰成,五曰尾;分为仁、义、礼、智、信五房支。信房何柞公字祖尾,好武不事琐屑之务,荫为指挥千百户出填泉州永宁卫,繁衍甚条。前谱载之甚详,因明嘉靖三十九年倭变牒焚,而世系家规遂无由以纪矣。后第十一世必升公讳士秀同宗京公、大麓公修谱求什一于千百中,谨志其事。愿后裔承祖之志世守星园之地,其他脉清星正泽福旺益子长发其祥,远而愈盛愈衆,孙枝兴旺永繁荣。
满什公原籍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许集楄臭头,福祖居县东离城里许为县治。公于明洪武年间,迁徒长乐北山星园之地,迄今六百多年,傅二十三世,繁衍子孙八百多户。支分泉州永宁、闽清水口,荷菜墩,晋安区北岭下,峨嵋半岭,宁德城澳,福州市区,本邑东关岭口和金刚腿,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和国外诸地。裔孙和善行仕,继踵士林。一世祖功保公授都统元帅;二世柞公荫为永宁街街指挥使;四世中秋公文林郎,知罗源县;十二世子彬公职街太学;十三世景星公清壬子科岁贡举人赐进士;十三世长潘公授武魁;十五世鹏宵公清壬午科进士,知江西柬乡县。新中国成立后,在各地方任职者大有人在,处级干部,局级干部,教授,研究生,工程师皆有,出类拔萃者亦有之,人才辈出,不胜枚举。斯谱之作旨在记载列祖的名讳,着录族属源流,详明本宗世系,使子孙视之而隆孝友,则不忘祖宗的功德和遗嘱。策励子孙敦睦宗情,读书策志,勤俭创业,继承前人远大志向,促进我家族事业飞黄腾达,繁荣昌盛。(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肇基文章系列)
六、入闽(苍霞)伋公
公元一〇〇年左右,庐江何济从河南徙居浙江钱塘英山。何济后裔何丑又迁江苏江宁凌羊寨。其后裔又迁福建绥安(今漳浦县)。再由何一郎、何二郎两兄弟徒居江西抚州府临川县河坊。据《始祖伋公传》记载:“始祖讳伋行四号金兰,生于江右临川县金兰洋也。祖有胆略,长习弓马。元末群雄并起,闻太祖高皇帝起兵于濠。遂逐队从戎。祖质虽勇敢,而性最仁厚,自从戎之日,誓不妄杀,不奸淫,不焚劫,一一为戎,故身履危途而坦吉如意。至成祖永乐二年,分封锡土。祖棣延平街,而食土田。嗣同王丈辈,移屯于二十一都苍霞坪。弘治年间,复卜宅于二十一都苍霞境宗祠,是卜厝而处,舆古之相土而迁者,殆有合焉。其地乃以苍霞为名,盖亦不忘始基之意也。”这段记载说明,明朝永乐二年(公元一四〇四年)何伋(号金兰)从江西临川迁福建永泰苍霞,是为苍霞何氏的开基始祖。
苍霞何氏六世祖何文代共有兄弟三十六位,其中二十四位兄弟仍留居苍霞繁衍生息。至今发祥二十四代,二千多人。有十二位兄弟迁离家乡择居福建各地。何维漠迁往永泰白云樟江;何宗发兄弟七人迁往永泰狮子岩下;何汝慎迁往永泰富泉;何聿达迁往永泰嵩口;何维传迁往闽清灵洞;何九岐迁往闽侯源口;何世作迁往福州西门。苍霞后裔还有迁往永泰城关、梧桐、秋垄、珠洋、洋头、清凉、葛岭、塘前、闽清岭里,以及尤溪、三明、永安、南平、邵武、福清、台湾的台中市等地,东南亚地区也不乏其人。总共外迁后裔也有二千多人。
苍霞何氏家族,代有英贤。主要族贤如:始祖何伋,明成祖永乐二年,随徵入闽,官授延平卫,闽军指挥使;十六世祖何学翰,清道光十二年中举(武魁);何炳章,清同治癸酉年中举(文魁);十八世祖何际升,清光绪甲午中举(文魁);何则明,建材专家;何润生、吴芳,夫妻双博士;何则荣、馀秀芬,夫妻双教授;此外还有旅台、旅马的族贤何则权、何则威、何世重以及何则停等教授。(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肇基文章系列)
苍霞何氏宗祠由始祖何伋于明永乐年间(公元一四〇三—一四二四年)始建于永泰县大洋镇苍霞村。六世祖何文代于明正德十六年(公元一五二一年)修建了祠堂的配套建筑,包括祠庙、崇福桥以及高达五层的奎光阁。清乾隆六年至十年(公元一七四一—一七四五年)由何景显重修何氏宗祠并重建奎光阁。一九九〇年起由十八世何伦德带领,又加以重修,并新建了何金兰纪念堂、崇福堂、圣公殿以及顺利桥。
祠堂坐北朝南。何氏宗祠、何金兰纪念堂、崇福堂、圣公殿的建筑面积共一千四百平方米。周围山丘环绕,河水贯穿,田野相连。是福州十邑名祠之一。
苍霞何氏近世(八一三十六世)行第世序:
辈名:德尔其维克聿宗圣学敬从体则天锡曰常功懋良哲汝宜秉心光昌永百
表字:友九孟邦国政家为本明伦在读书化育道之原修齐身作由朝端展际盛
七、入闽(福建宁德赤溪夏村)伯显公
福建宁德赤溪夏村村何姓简介
夏村村何姓开基世祖伯显公,字新官,乳名何东岩(伯显公兄弟5人,公排行第四。)于明朝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由周宁梨坪蛀洞迁居至宁德十都安乐里开基定居立业。(安乐里即今赤溪镇辖内)至今已400多年,由开基时第二十四世至今繁衍到第四十世。现全村何姓人口2000多人,1987年重修族谱,何姓夏村有新、旧祠堂贰座,祖厅三座。
二十四世祖伯显公妣邱氏,其墓于崇祯八年乙亥仲冬(公元1635年)位于赤溪溪园后岛山大石壁下,麒麟形,俗称麒麟墓,墓前三块自然石桌为桉。坐壬加子。于光绪五年仲冬十五日甲申未时重修(公元1879年),现麒麟墓常有何姓子孙前往祭拜,外姓异地也有人前去祭供,相传求财喜求官途亦很灵验。
八、入闽(邵武、福州琅岐)何兑公
何兑公字太和,号龟津,出生于邵武东乡十九都七台山。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科进士,授广西提刑检法官,高宗绍兴间任辰州通判官。子何镐,字叔京,善化县令。后裔在邵武、福州琅岐繁衍至今。
九、入闽(东山县前何)思慎公
前何位于东山县西北部,东经117.31度,北纬23.45度,西北与韶安县四都镇隔海相望,西南与国营向阳盐场相接;北、东、南分别与后林、张家、径口等村相邻。
前何肇乡始祖何思慎是逖居公七世裔孙漳浦官浔下宗祖添福公五世孙。明朝洪武九年,即阅历山川,循海而南直抵诏邑五都西北部(明。属诏安县所辖)。观其地有渔盐之利,相其土有稼园之甘,遂卜宅而居,签曰:“靖和”(取其安静和平之意),由于谐音之故演为前何。公是为前何肇乡始祖,娶妣林氏,生四子:居仁、居义、居礼、居智。
二世长房。仁公、宗永寿、妣林氏,生三子:天命、天荫、天佑,称总大房。
二世二房居义公、字永宜,三房居礼公、字永敬,此二公相率采薇隐其址居于广东山湾脏原《谱本》)。由于时代久远,社会更秩,失去联系。
二世四房居智公,妣王氏、李氏。王氏养一子、讳傅武、字荐绳。李氏生五子:长:讳傅墨、字荐翰,次讳傅升,字荐章,三讳傅句,字钱点,四讳傅篇、字荐简,五讳傅檄,字荐卷。
居仁、居智二公守祖、兄弟俩传下八房,子孙繁衍本乡之埕下、大乡、西园、港后、肖瓜林、船坞、杏陈等七个自然村,并在大乡村中建造何氏家庙,堂号“追速堂”,明弘治间在杏陈自然村中营建前何威惠庙。
明末清初,因战乱社会动荡,明亡后,满人入主中原,为巩固其统治,镇压反清复明义师,康熙三年(1664年3月)清政府下令东南沿海一带居民向内地移民三十里。五月十三日,百姓纷纷窜徙迁入内地,吾乡合族一千多人迁入内地死失莫计。康熙十九年(1680年4月)复界,吾乡族人归者不满百。
清?康熙中期社会比较安定,生产恢复,吾乡经济有所发展,人口逐渐增加,子孙繁衍本县铜陵、西埔、前馀、外迁漳州、厦门等市,尚有播迁香港、台湾、新加坡、缅甸、马来西亚、印尼、希腊等国家和地区,单迁徙到新加坡先后就有600多人繁衍生息,至今衍至2000多人。(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肇基文章系列)
如十二世祖何文惠乾隆中叶携妻到台湾台中入居何厝户口人数不少。清嘉庆间十三世祖何子清到台湾台中创建何厝庄,至今已有几百户之多。一九五〇年东山解放前夕,本村有300多人被抓到台湾当兵,退伍后分散在台湾各地,台北、高雄、台中、基隆、花莲等县市,约有200人左右在当地建家立业,人口计有五百多人。两岸关系解冻后,每年都有上百人到故乡认祖、扫墓。
经过历代先祖的辛勤耕耘,艰苦创业,自思慎公至今繁衍至二十三世,全乡人户数:1640户(包括埕英村何姓户口在内)
全乡人口:6530人(包括埕英村何姓人口)加上外迁人口计有一万多人。
土地:水田1372亩、旱田1252亩、盐田19503公亩
虾池1730亩、滩土1470亩、山林1085亩。
前何村多次被福建省评为先进村、模范村、文明村。
杏陈圩设在杏陈自然村(1770年)于清乾隆三十五年设立,圩日为每月逢二、五、八每月共九个圩日,买卖者来自县内各村、乡及相邻诏安县、云霄县农村,以交易农产品为主。
市(小市场)设于大乡“五房公边‘霞宁宗祠’俗称‘房仔公”’。自古以来天天下午集市交易,主要交易农产品、海产品、日常生活品类,是本乡与邻村的贸易小市场。
教育方面:解放前比较落后,大家忙于生计,读书之人很少,解放以后有很大进展,尤其是开放改革以后普及中学教育,杏陈中学是省市示范中学。(80%学生是何姓子女)前何中心小学也是省、市示范中心小学,除此外尚有埕英学校,一所公办幼儿园、二所民办幼儿园,每年升上大学都在20-30人左右。
文体方面:解放以来创办一个潮剧团,本县专业剧团和各业馀剧团都有前何人充当主角和后台主司文武乐。除此外,尚有三班鼓乐队(潮州大锣鼓),一支铜管乐队,每逢县内外有重要节日和庆典仪式都被聘请参加。每年端午节都进行十多天“龙船赛”,发扬传承了古文化传统,每到端午期间,乡内乡外都有3、4千人集聚祠堂潭周围观看比赛,进一步丰富了文化体育生活。
前何地处沿海地带,周围青山环拱,西南面海,夙有“山海田”之乡美称,风景秀丽,地灵人杰,自清代以来精英人才辈出。
十一世祖何国举、清康熙二十年官拜总兵,绍兴左都督,荣禄大夫(官职:正二品、从一品)。有康熙御赐金榜“揽握军机”悬挂家庙中厅。
妻室一品诰命夫人,苏州人氏(俗称苏州奶),每逢节日和祭祀,其夫妇俩肖像悬挂在家庙中厅供裔孙瞻仰。
十二世祖何诗公,(国举之子),清雍正四年出任浙江省温州府瑞安县七品正堂,任上“施文教、化民成俗”对当地生产、文化、经济发展等起着推动作用,政绩卓着,德声速播,离任时,当地百姓敬赠“佑我启后”金字大匾悬挂家庙中厅左边和一支贵重的四方(角)竹。
埕下房十七世祖国宝公,光绪十四年戊子岁(1889)中武举人(中式四十二名),于家庙中厅右上边挂“武魁”匾,家庙门前右傍立旗杆。
何纯青(1903.8-1983)原思慎公19世裔孙,自小怀大志,有抱负,1940年任诏安县四都区区长,1942年任东山县监察委员,1949年任民国时期东山县长,同年11月任漳诏地区司令部民政处中校处长,1950年5月徙居台湾。他平生疾恶如仇,敢于除暴安良。平时在家乡,尊贤敬老,认真维护宗亲利益和祖宗基业,不受外来侵犯,抵制在吾乡徵兵,个人出资购买杉木等建大祖祠之用。他在梓里尊祖爱乡,年老一辈有口皆碑。
何调梅(1901-1985年)思慎公脉系18世裔孙早年毕业于福州中学,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曾在韶安县任教二十年,他自小爱好书法苦心磨练,临习过多种字贴,善予左右两手同时书写行书、草书、善长楷书、隶书、功底扎实,笔划雄浑俊逸。被新加坡会馆评为东山县有史以来四大名家之一。
何锡蕃:思慎公脉系十八世裔孙,出身书香门弟,其伯父国光公光绪朝贡生,父国宝公,光绪朝举人,公孙接受良好文化教育学识渊博,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任东山县知事,1924年至1949年历任东山县参议员。
十七世何培英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中校。民国三七年任东山县国民兵团团长至东山解放。 (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肇基文章系列)
前何村当代也不乏能人贤士。
何思明思慎公脉系下十八世孙,1916年出生于前何村,6岁时随父移徒南洋(新力口坡)。他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元老,1963年当选为新加坡国会议员,连任五届25年。是新加坡贸易组织成员,又任新加坡小坡区劳工主席,曾任日本大学生协会主席,留学学生协会顾问,新锡顺旅游公司董事,他是我县在外侨胞具有声望,颇有影响人士,曾获新加坡政府颁发的最高社会荣誉勋章。1975年率新加坡体育代表访问中国,并于1980年返前何探亲访祖,1985年率新加坡南洋东山会馆组织的回乡访问团一行14人,前来我县参加我县举办的黄道周延辰400周年活动,1990年9月率新加坡女子篮球队到广州、汕头等地训练比赛。
何秋文:思慎公脉系十九世裔孙,出生于1933年,1939年随其父到云霄读书,1943年至1948年就读于东山中学,1950年徒居台湾,经二年多苦读进修,1952年进入台黄埔军校廿五期骑科学习,而后陆续考入三军大学指参学院,战争学院深造。自1954年秋至1994年夏,先后历任主队,幕僚、教育等各级主管及重要领导职务,获颁多种勋、奖章四十二枚,积功晋任中将。1994年秋转任公职,掌管人事,政策职务,到荣民辅导工作之推展,殚精竭虑,卓有绩效,今在天然瓦斯公司任总经理。
何宜端,思慎公脉系十九世孙,出生于一九二九年九月,八岁入学,1944年考入云霄师范学校,毕业后于本乡国民小学教职一年。1950年春徙台,刻苦进修学业,1953年考入黄埔军校26期,毕业后,历任基层、中层主队职及幕僚领导职务,1968年调任台国防部服务,翌年再追指参教育深造,1976年晋升上校,1978年夏退役。军旅生活38年,办事认真,为人谦和,崇法务实,有守有为,卓有成效,荣获统帅部颁发忠勤勋章2枚,景风、宝星、弼亮等奖章九枚。1987年11月以来多次返梓探亲,关心家乡繁荣发展,主动建言献策,并为乡亲办了许多有益的实事。1992年春,率旅台同胞80多人返乡祭祖,捐资建戏台。1994年至1995年发动台胞78人,乐捐四十多万人民币重修威惠庙,促使该古庙列入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荣玉思慎公脉系十九世裔孙,出生于1934年12月,1955年8月参加工作。196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山县县委组织部组织员、东山县建设科副科长、东山县水电局局长、1980年当选东山县人民政府县长;1983年7月晋升龙溪地区水电局局长,1986年任漳州市水电局局长,2006年逝世。
何荣玉对工作高度责任感,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怕苦不怕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得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多次受到省、市党委表扬。1977年赴京出席“全国电力工业大庆”大会。1978年福建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1979年9月获国家水电部表彰的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是年中共福建省委授予他优秀共座党员称号。1995年,他再获福建省委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殊荣。
何红孙思慎公脉系二十世裔孙,1975年8月毕业于龙溪师范,1983年荣任中共东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1987年11月升任东山县委副书记,1990年2月晋任长泰县人民政府县长,1993年9月调任中共诏安县委书记,2002年月被推选为漳州市人代常务副主任至今。(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肇基文章系列)
何红孙对党、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对人民无限热爱。在东山县任职时,主持编制并组织实施了东山县城的建设规划,冬古码头建设规划,大产大桥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东山县投资环境和发展经济奠定了基础。
在长泰县任职期间,实施奖农耕、轻税赋、积粮保蔗,造林种果,大桥山地开发,建设林果竹茶禽等六人生产基地举措,大办工业、培植产业支柱,成功举办首届“芦柑节”引进50多家外商投资,促工商业发展,深入贫困山区,解决生产,交通困难问题。
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先进县”、“全国义务教育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经济发展十佳县”和“省级文明县城”。离任时,长泰县人民为表达对父母官深情厚意,自觉结队呜炮送行,并敬赠“泽被长泰”一金字匾。
在韶安任书记时,主持制定“敞开大门对接特区”的经济发展战略,果断撤除六大关卡,在汾水关建设商粤界贸易区,主动与汕头特区接轨,在全省率先拓宽改造与广东连接的324线国道,建成了福建南大门第一路。为诏安县特色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他热爱家乡,热爱人民,带头捐款资助建设杏陈中学和埕英小学,帮助支持自来水工程建设等公益事业,深得家乡人民的欣佩和爱戴。
何耀魁:思慎公脉系十八世孙,出生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七月,1949年毕业于东山县交初级中学,1950年4月国民党福建省军事政治学校派员到东山县招生,他应考随校迁往台湾。
1953年考入黄埔军校26期辎重科,1955年毕业后历任排、连、营长。1966年调后勤机关任运输官、科长、组长、主任。1986年8月上校届龄退休。在37年军旅生活中,曾获颁忠勤勋章二枚,景风、弼亮、宝星勋章八枚,多次被记功、嘉奖。自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以来,前后回家探亲七次,为家乡办了不少好事,受到乡亲们的好评。
何友水,思慎公脉系十七世孙,一九四七年翠业于龙溪师范学校,1949年徙居台湾,1950年翠业于黄埔军校24期炮科,1960年进入美国奥克拉荷马飞弹学校就读,1964年到日本琉球求学。后又入国防管理科学研究学院(三军学院)以及澹江大学文理学院理科管理科学研究所深造。历任连长,团作战官、教育官、副营长、营长、师作战官、国防部参谋及海军,总部上校组长等职务。
何耀成:思慎公脉系十八世孙,1950年徙居台湾,一生军旅生活,是台湾中山科学院航空航天部副主任。
何永城:思慎公脉系十九孙,是东山海关关长。
何石玉:思慎公脉十八世孙,三明化工总厂副厂长。
何桂福:思慎公脉系十九世孙,珠江水产研所办公室主任。
何金科:思慎公脉系二十世孙,漳州大学纪委书记。
尚有副处级干部:何永乐、何土福、何金水、何金才、何德发、何才成等。
博士七人:侨居美国3人,侨居台湾2人、侨居新加坡1人,本村1人。硕士何吕影等3人。(侨居美国有:何光辉、何一峰、何一成,台湾:何恒坚;在乡的:何小辉)。
何华武1970年8月出生。大学学历,系思慎公第二十世裔孙。东山县杏陈镇埕英村(埕下自然村),企业名称“龙泽海产有限公司”。1997年成立,1998年8月建成投产,面积100亩主要开展鲍鱼工厂化养殖,2000年又扩建鱼类养殖池,2003年又扩建鲍鱼养殖池700池,2004年吞并了生态水产养殖公司,2005年吞并大兴水产养殖公司,2005年吞并威海南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至今公司拥有养殖池1万多口,累计投资3.5亿元。养殖皱纹盘鲍15亿粒,年产皱纹盘鲍5000吨。 (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肇基文章系列)
何秀荣:1961年出生,中专学历,系思慎公第十九世裔孙。东山县杏陈镇前何村。企业名称:福建省东山县华远食品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总投资一千三百万元。企业通过HACCP认证,主要产品芦笋、蘑菰、蔬菜类罐头,产值600万美元。产品出口德国、美国、西班牙、法国、日本等国家。
何云生:1953年12月出生,初中文化,系思慎公第十九世裔孙,东山县杏陈镇埕英村。企业项目:水产养殖。该公司1993年开办育苗场。面积14亩年育苗500万条。2004年扩建成品养殖池245亩,总投资600万元。年产成品60000斤。该公司从育苗——成品鱼生产——销售。一条龙生产,产品销至国内外。
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何氏委员会东山县前何宗亲会
2008年7月12日
十、入闽(龙田)何万公
龙从田见开科甲,庐合江流衍派支。
何氏祖先为避祸于安徽庐江,由韩姓改为何姓。其一支为避战乱,携子孙迁入河南光州固始县繁衍生息。
庐江龙田何氏入闽始祖何葛,字一之,南宋孝宗隆兴元年癸未科(公元一一六三年)进士,历官漳州府知府,钦赐朝请大夫,官终尚书右待郎。南宋孝宗乾道元年(公元一一六五年)举家从河南光州固始县迁入福建福清崇德乡时和里(今福清市龙田镇)。始祖何万与当时大理学家朱熹友善,万公善着作,着有“金代宝论”、“理家良言”等理学着作流传于后世。
庐江龙田何氏自始祖何万迁入龙田至今历八百四十个春秋,凡三十八世,子孙后裔达二十馀万之束,其足迹遍及全球。在国内,主要聚居于福清、福州、平潭、连江、漳州、永泰、南平、福安、水口、尤溪、罗源、邵武和广东、海南、浙江、山东、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繁衍生息。在海外,栖居于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日本、泰国、越南以及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肇基文章系列)
何万公为我龙田何氏一世祖。二世祖致政,三世祖友金、四世祖长天瑞、次天寿、三天佑,始分三大支。五世祖何贵甫历官广东端州知府、朝议大夫,其子孙后裔在广东端州金渡繁衍生息,现已成为端州一大望族。五世祖何梦登字君弼,南宋咸淳进士,历官广东潮阳知府、中奉大夫、礼部尚书,从一品。其长子及次子一部分定居于广东潮阳县甲子门(北门)繁衍生息,已成为当地的大望族。在本省十二世祖何方伯、何敬齐、十五世祖何禄,其子孙在福州城定居繁衍。何禄生有三子,长子何其玖为福州龙田何氏辉山支系祖,次子何其珍为宝林支系祖,三子何其玫为台石支系祖。十六世祖何团泰一支于康熙年间原居福州城内,后迁居亭江,成为龙田何氏在亭江的支系。此一支在福州、北京、上海、香港、台湾以及美国等地繁衍生息。在福清市内主要繁居于龙田镇三村、七井坑村、积库村,江镜镇前宅村、上和洋村、苍埕村、达溪村、融城镇何厝巷、以及高山镇、三山镇、东瀚镇、沙埔镇、海口镇、宏路镇、渔溪镇、新厝镇、东张镇、镜洋镇、城关等地。据明永乐丙申年所修的《龙田何氏达溪家谱》第十九页记载:“晋江何氏与吾郡龙田何氏为一派耳”。
庐江何氏八百多年来名宦辈出,政声卓着。一世祖何万政绩显着,钦赐朝请大夫。五世祖何贵甫钦赐朝议大夫。五世祖何君弼官拜礼部尚书。九世祖何宜乃系明英宗正统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兵部郎中,迁浙江参政,转江西左布政使,为官清廉,民誉以郡邑乡贤,卒时仅留书籍许多卷。四子皆进士,三代九官员。明(宪宗)成化癸巳年钦赐于福清时和里(今龙田)立进士牌坊,以旌表其清操名宦。十一世祖何英才,明(武宗)正德丙子年任惠来知县时,民乐境安,政绩卓着,终迁靖江长史。十二世祖何世棋,明嘉靖进士,归化知县。十三世祖何半波,明嘉靖进士,授奉政大夫,累官靖江左长史,素有治才,秉性至孝。嘉靖己酉年给假回乡居丧。翌年,嘉靖手诏其入朝拜相,惜韶到已病逝。嘉靖帝钦应天府尹郑漳莅临“敬赐祭葬”,勒碑为志,石碑尚存。十四世祖何邦礼,明嘉靖进士,授江西抚州府推官,在任时勤修政事,不畏权势,为保境安民而积劳成疾,年仅三十三岁即忠殉报国。十五世祖何善为,授中宪大夫。十六世祖何玉成,明万历进士,历任工部主事、员外郎、廉州知府,在任时设边防,剿巨盗,安民保境,勤修政事,廉州百姓感其德,为其立祠以祀之。十六世祖何天衢,临江知府。十六世祖何文贤,南雄知县。二十一世祖何陈宫,清康熙进士,历任山西安邑令、沁水知县。在任上设义学,置学田,造桥梁,凡有利于民之事无不举之。卒时士民恸哭,立祠于桥头以祀之。二十一世祖何履亨,清咸丰进士,镇番知县。二十一世祖何御,怀集知县。二十一世祖何式珍,曹县知县。二十二世祖何晋德,苏州知府,二十二世祖何在椿,太平知府。还有何汝贞、何桂、何在昆等十八进士。据不完全统计,在宋、元、明、清期间,龙田何氏后裔登进士者三十六人,任京官、地方官者达七十馀人。解放前,庐江小学乃中国共产党地下活动基地,烈士何文成(曾任中共福清县委书记)、何沁斌、何可春(曾任福清、长乐、平潭三县宣传部长)等同志为我国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党为人民捐躯,名列福清烈士纪念碑。
在祖国各条战线上,庐江龙田何氏裔孙也涌现出许多优秀人才。上海五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何经,电力部华东勘测设计院党委书记何宗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何桂庭,福州大学教授,美国物理博士何礼熊,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校何可爱,以及各种专业高级工程师等数百名高科技人才,为祖国为人民建设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出于对先辈们的敬仰,庐江龙田何氏始于南宋咸淳九年(公元一二七三年),度宗皇帝钦赐名宦何万之玄孙礼部尚书何君弼回乡立祠祭祖,在今龙田镇中街择地建造庐江何氏宗祠。祠为木结构,六扇三进,占地面积七百三十三平方米。坐南朝北,其间廊厅穿插,布局严谨。前厅建有戏台,后厅神翕供奉入闽始祖何万塑像及祖先神主牌位。龛前安放巨型横桉桌,龛前上方中心供奉度宗皇帝钦赐立祠的圣旨框匾,两旁朝请大夫何万和礼部尚书何君弼的匾额左右相映。中厅悬挂明朝名相叶向高亲赠一副青漆贴金柱联:“齐名焕新子孙系及耘图永继趋跄俎豆,瓜瓞绵长苗裔绳永稼穑弗断关羹蒸尝”。咸丰八年(公元一八五八年)清进士、镇番知县何履亨主持修膳,又增添二十四幅文武进士匾额,分挂于前厅左中右三向,光彩夺目。后厅两侧六幅乃何世棋游石竹山和何连城在海坛山观日出等诗词文照片。全祠二十二副木柱联朱光金碧,词精意深,文风可嘉。整个大厅宽敞明亮,金碧辉煌,一九九六年十月被评为“福州十邑名祠”。(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肇基文章系列)
龙田何氏近世行第世序:
辈名:恒立德心圣贤可希崇尚哲人志学在诚常贞主敬
表字:承述彝道孝友时式载望芳嗣经猷民采聿大前模
十一、入闽(南华)始祖昌世公,其子何艮齐为南华何氏一世祖
南华何氏入闽始祖何昌世,原居崇安,南宋高宗宣和进士,任台州司理。宋帝南渡时,他曾率乡勇义师,击退元兵,保其城邑。宋帝感其忠勇,剪御衣书“尽忠为国”旌奖其功,并逐擢升为少帅。后元兵犯江南时,曾画影搜捕。始祖何昌世于是来到福清县南华村,将其子何艮齐留居南华村为何氏之一世祖。
南华何氏自迁入南华,至今已传二十四世,三千七百户。其后裔达二万多人,分布于福清市三山镇的华塘墘、后郑、虎邱村,沙埔镇的沙浦、官厅村,城关镇的后埔、三塘街,上迳镇的洋中、官元村,江镜镇的苍溪、前张、西边村,龙田镇的北郑村,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印尼、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地繁衍生息。
南华何氏人才辈出,代有闻人。何元述,明嘉靖壬辰科进士,授广东按察司副使。何承登,清顺治六年己丑科(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何程登,清顺治八年辛卯科(公元一六六九年)武魁。何烈登,清康熙辛酉年中举人。何冠英,清道光十六年丙申恩科(公元一八三六年)高中榜眼。何振代,清光绪元年中举人。
在当代也不乏能人贤士。何华瑞同其妻米俐,均系奥地利格拉兹大学有机化学博士。何敦廷,福州大学教授。何敦铧,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何水经,任福建省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何尔才,任北京市文化局办公室主任。何尔涛,任福建省乡镇企业局进出口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何敦玉,任福建省国税局人事处处长。何尔和、何敦炎、何力生,均高级工程师。何尔德、何心兴,均高级教师。何尔寿,广州市个体协会会长,农民企业家。
为了敬仰先辈的功德,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一七六一年)在福清江镜镇南华村始建南华何氏宗祠。一九四二年因失火被毁。一九四六年在原地按原貌重建。一九九〇年全面重修。何氏宗祠占地面积九百六十平方米,祠宽十八米,长三十三米,主体砖木结构,六扇三进,大门上方石匾刻有“何氏宗祠”贴金大字,光耀夺目。东西侧门上方分别书有“入孝”、“出悌”。大门上方有“八仙过海”、“双龙舍珠”、“双凤牡丹”等金砖彩绘。滴水墙上方是五级方亭,形似楼阁,雄伟壮观。一进大门是戏台,戏台两侧为谯楼。二进是主厅,由十四根大柱组成,全部挂有制作精致的脱胎覆竹联。有:“光祖抗元夷精忠报国勋功垂青史,后昆承壮志奋发兴邦伟业创南华”等,楹联内涵深蕴书法道劲有力。主厅上方悬挂有“榜眼”、“进士”、“经魁”、“文魁”、“武魁’、“教授”、“夫妻双博士”、“何门三高工”、“海外赤子”等十多面古今族贤牌匾。字画交映,流金溢彩,古朴典雅。三进是祭祖厅。正中神主翕供奉南华何氏始祖神位。两侧屏门十四扇,录名人格言,以励后昆。神禽前设置供桉桌。两旁有耳房。祖厅前为天井,建有小花圃。祭祖厅挂有以本族行第世序为内容的楹联。祠门前是宽阔的祠埕,东西两侧均有花圃,竖双斗旗杆碣,是福州十邑名祠之一。
南华何氏近世行第世序:
辈名:祖德宗功世远宜敦尔心文章典雅仪礼安祥纯笃显家修益懋
表字:大夫卿尹秩高贵惟我志台阁经纶诗书源本昭廷声华献良模
十二、入闽西祖大郎公(大郎公资料流传版本有三)(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肇基文章系列)
版本一(尊何庶始祖):
广东兴宁地区何氏家族有一部古老的《何氏谱》被衍传到台湾的这一代子孙保存得完完整整。该谱清楚地记载了自韩庶以下整个家族的传世和播迁情形,是现存最具价值的谱典文献之一,其摘要如下:
庶字自修,生五子,长曰成,字伯爰,汉文帝丙子,年十七,策举贤良,擢博士员,景帝丁亥,拜江都王相,并相武帝;甲辰,拜治栗都尉,薨赠安都侯。因食邑雍州,遂迁扶风茂陵邑安乡开阳里居焉,生一子果。果字长孟,汉元帝元光丁未年,策授博士,元封元年,拜车骑将军;昭帝四年,拜大中大夫,封平阳侯,卒于官,生一子比干。比干字少卿,官为廷尉,时同僚张汤法严,而公独务仁慈,治狱多宽政,所全活者千余人,生九子:玉铨、欣、寿、免、尚、绍、统、武、元。(自成至比干皆葬扶风)
颕考字万利,官为县大尉,生一子承天。承天字邦玉,官为御史中丞,精于天文,贯通古今,备策四边,生三子:点,字子皙,求,字子有,胤,字子季。(自玉铨至承天,除叔度葬所未详,颕考葬安庆外,皆葬于福建福州或武平)。
求生一子长瑜(求葬南京),长瑜字季章,封陵阳侯,号为四友,生三子:敬仁,敬义,敬叔。敬叔字桂万,为长江太守,生一子思澄(长瑜、敬叔俱葬福建龙藤坪)。
思澄字绣芳,为称御史大夫,称为三英,生三子:广淮(往浙江),金淮(往九江),广泰。广泰字定山,生三子:琅,遂,佩。佩字茂达,生一子敬容。(思澄至佩,三世俱葬江南。)
敬容字桂礽,征平阳巢贼有功,封平阳侯,生三子:承魁,承先,承利(敬容葬惠州)。承利字连山,袭父爵,生一子琅珊。琅珊字本玉,生二子:元湘,元清(往浙江)。元湘字万章,生三子:席和(往云南)、来和(往四川)、贵和。贵和字茂金,生唐武德辛已,没于开元甲寅,生三子:金光(往贵州),优荣(往西川)、吕泰。吕泰字宗洪,生太宗丁未,没于光宅乙酉,生三子:明山(往西川)、泽(往江南)、易于。易于字丙先,为益昌大令,生一子继均。继均字仕余,为节度使,熟春秋,善谋略,官至大史,生四子:百寿、承巢(往原川)、加棠(往江南)、承矩。
百寿字洪荣,生二子:子恭、矩木(往贵州)。子恭字标林,生三子:生照、生义(往云南)、生伸(往广西)。生照字思恩,生二子:继源、捷源(往江西)。继源字清煌,生一子坚文,坚文法名千十郎,生四子:大一郎(为迁闽祖)、大二郎、大三郎(俱留江南)、大四郎(迁南京)。自承利至坚文凡十二世,除继均,坚文葬所未详,易于葬广东汀冈黄尾坑外,余俱葬福建汀州及葛藤坪。
大一郎名旦,原南京直隶庐江郡人,生于唐昭宗景福元年壬子岁(编者注:公元892年)。朱温开平三年己巳入学,乾化二年壬申中乡科。朱友镇龙德二年壬午,选授宁化县尹。后唐李嗣源天成元年丙戌,任满解组,次岁往梅,复由梅至湖,莅岩前,时南岩为龙泉县,潮之属地也,后易汀州为闽属,而龙泉改号武平,开基置业,遂卜居焉。至宋淳化三年壬辰卒,寿百零一岁,生五子:长子三郎,迁河田;次子四郎,迁赤岸;四子六郎,迁海丰,五子八郎,迁河源;惟三子五郎,承父业,居原地。
五郎字景行,生六子:九郎(迁雩都会昌)、十郎(任赣州府节推)、十一郎(迁龙岩、翁源)、十三郎、十六郎、十七郎。十六郎字义元,生五子:念八郎(迁大埔)、念三郎、念七郎、念二郎、念四郎(迁象洞简头坊)。念三郎又名三十郎,生六子:六一郎、六二郎、六五郎、六七郎、六九郎、六四郎。六一郎生四子:佰一郎、佰二郎(迁武平东留)、佰四郎(迁象洞)、佰九郎(迁上杭中都)。
佰一郎字发伯,由上杭中都迁粤东程乡县松源开基,生九子,长千一郎(住窝窝井下坪),次千二郎(住河岭),三千三郎(迁永定),四千四郎(住乌坑,一支迁揭阳),五千五郎(迁尖山下及蕉岭下),六千六郎(此派有移镇平高车),七千七郎(移棉林乌蓼沙),九千九郎。
千九郎生九子:长念一郎(移上坑岩前),次念二郎(移顺德),三念三郎(移龙川,后迁河源、长宁),四念四郎,五念五郎(移博罗、河源),六念六郎,七念七郎,八念八郎(移镇平),九念九郎。
念四郎名全,字源美,号罕明,梅县开居始祖也。梅县明为程乡县;清为嘉应州。公于明洪武二年,由程乡属地松源,迁居乌蓼沙,创基立业。生四子:文渊、文滨、文深、文汜。据说洪武十四年,偕三子文深徒兴宁和山仁仙乡,而次子文滨迁兴宁西厢叶塘,四子文汜港兴宁东厢石马。惟长子文渊,继承父业,抚养五子。长子德聪,生子醴干,后流离转徙于兴宁北厢黄陂,因置产居焉,二子德源,与四于德英,同往和平;三子德辉,迁兴宁龙田;五子德亮,移居五华合溪,故今散居兴宁各地之何氏,皆念四郎之苗裔也。其蕃衍各省县者,支分派别,不胜记述。
版本二(尊何允始祖):
何允,约生于公元前257年,其子孙历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直至隋、唐,第35代孙何旦,又名,字景行,法号太郎公,生于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后梁末帝龙德元年(921)中进士,选授福建汀州宁化知县。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任满解组(时年35岁),受民挽留,遂居该县石壁寨。次年何太郎去潮梅,回时路经武平岩前,遂择居狮岩,民国《武平县志·民族志》云:“何氏开基岩前,为邑中最旧之族”。北宋太宗乾德二年(964)泉州同安有僧名定光者(俗名郑自严),谓此地宜为仙佛所居,太郎之子女一时不从,太郎独首肯,把屋舍田塘,全施与郑自严,打发子孙,分居各地,并嘱曰:“叶落九州地,根从一处香,若是我儿孙,越远越荣昌。”独率一子(名五郎)一女(名仙姑)到离岩前15华里外的冷洋(今为宁洋村)定居,今岩前狮岩仍有一仙姑亭,中有何太郎的禄位牌,旁塑何仙姑的立像,以示纪念。太郎终于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享年101岁,葬于冷洋(今205国道线旁),号铁扇关门,武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墓。何太郎为入闽始祖。另据台北市《何氏族谱》称: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安徽庐江人何嗣韩,跟随经略使陈元光来到福建,后来便把家眷带来安居,这何嗣韩就成了何姓的开基祖,族人尊称按抚祖,其子孙有从漳州迁台北的。何太郎的子孙在武平宁洋住了四代,到北宋哲宗元元年(1086),何仙姑逝世后(终年150岁),五世祖六一郎携妻带子,向东步行60华里,到上杭县来苏里六十地枣林园(即中都镇蛟腾村六十地自然村)开基,成为何氏入杭始祖。其坟墓在今中都镇兴坊村(小地名下坑),号“夫子弹琴”。明洪武年间(1368—1398)刻石代金,始葬于此,历有修葺,1994年由台胞何庚生独资重修,面貌一新,其坟联曰:“六十地开基创业,九秋天饮水思源”。此开基祖在长汀县城建有“学海堂”,内有一长联:“缔造果然难,历十五年掌握筹持,差幸科岁偕来,免傍他人门户;守成也不易,愿千百世灵钟育秀,喜见英才蔚起,共扶一族纲常”。在上杭城关也建有“敬享堂”,在抗日战争中曾被日机炸毁一角,今已为上杭县农行宿舍。
六一郎生四子:长曰伯一郎,又称发伯(为六世),从中都六十地再迁入广东程乡(今梅县松源镇老圩),实为何氏入粤始祖,并建祠于此,号“发伯公祠”,几经修缮,仍保持全貌,民国以还,曾利用此建筑物,举办“发扬学校”,祠校并存至今。发伯生九子:从仟一到仟九(七世),其中又有仟二、仟七、仟八三房复迁回上杭棉村(今庐丰乡横冈村)。仟二子孙再迁长乐及广东翁源;仟七子孙再迁泮境乡;仟八子孙再迁本县的蓝溪、稔田等乡镇及长汀县和福鼎县;仟三迁永定罗围开基。其余仟一、仟四、仟六(迁蕉岭县)仟九子孙仍留松源(今松源镇何姓人口达五千以上)。7世仟九的下七代,叫念四郎(字源美,即14世)于明洪武二年(1369)迁梅城乌蓼沙,生四子:文渊、文滨、文深、文汜,其后子孙昌炽,分迁海内外各省市,他们转奉十四世源美为何氏入粤始祖。
何源美之后,据广东兴宁市1997年版的《何氏族谱》(总谱)及广西宾阳县《何氏族谱》所载,他们那一支分散到江西省的樟树、黎川、宁都、万安、遂川、上犹、崇义、南康、赣州、信丰、会昌、安远、寻乌、龙南、定南、全南等16个市县;湖南省的浏阳;广东省的韶关、曲江、翁源、连平、龙川、和平、平远、兴宁、五华、揭东、梅县、揭西、紫金、惠东、惠阳、普宁、河源、博罗、惠州、深圳、增城、东莞、肇庆、恩平、广州等25个市县;广西自治区的桂林、南丹、融安、河池、柳州、柳江、柳城、荔浦、贺县、鹿寨、马山、来宾、武宣、径平、贵港、玉林、陆川、大新、崇左、凭祥、南宁、北海、钟山、昭平、宾阳、武鸣、平果等28个市县;云南的昆明市;四川的剑阁、仁寿、隆昌、荣昌、高县、自贡等6个市县;台湾的基隆、台北、桃园、台中、嘉义、高雄等6个市县。此系合计7省(区)82市县,还有香港、澳门、海南未统计在内。广东的大埔、丰顺、饶平、潮州、汕头、新丰、始兴、高要、番禺、佛山、顺德、鹤山、南海等13个县和越南、美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均不属此系,亦未予统计。
次子:伯四郎,迁武平县象洞河坊水寨开基。生二子:长万一郎;次万二郎。这一系又有分迁到江西赣州东门口关刀坪。
三子:伯六郎,武平东留乡。
四子:伯九郎,其子孙多居中都四个村,也有分迁武平桃溪、四川省的富顺县。还有分迁到本县临城的张滩、官庄的德康、湖洋的寨背,至于居住在临江镇的何姓人建国前多为武平象洞人及本县官庄人,原先是经商。建国后因工作关系入城建房定居者,则东、南、西、北四路都有,甚至南下干部、粤东干部中的何姓人都有了。
(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肇基文章系列)
版本三:
何大郎公一支,于唐天成二年(927年)迁武平县“南岩石洞”开创基业。大郎公名(檀去木旁),生于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中进士,赐文林郎。921年授福建宁化县尹。有十子一女。何仙姑生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大郎公子孙播迁闽、粤、赣、桂、滇、湘、川、浙及台、港、澳与东南亚、欧美等国。
另还有相传为九子一女的版本,为个人整理所得,暂时不计入。
十三、待续
分享按钮>>【何氏源流】《庐江郡何氏大同宗谱》深度研究系列之一
>>【何氏网新闻】潜山电视台---第三届中华何氏源流研讨会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