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姓姓源实录………………………………

    中华苏氏网 2011-8-23 20:09:04 苏登科


    苏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光耀史册的古老姓氏。依据现存古文献的记载,我们苏姓的来源,可以归纳为三种。
    第一种,源于己姓,为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周武王时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后迁于温邑(今河南省温县西南)。春秋时(公元前650年),苏国被狄(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人攻灭。苏国的后裔就以国名“苏”为姓,苏姓也就开始了自己发展壮大的历程。史籍记载如下:
    [春秋]《尚书》(周书•立政第二十一):“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以长我王国。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
    [春秋]左丘明撰《左传》(隐公十一年):“王取邬、刘、功蒍、邗之田于郑,而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温、原、絺、樊、 隰郕、欑茅、向、盟、州、陉、隤、怀。”
    [春秋]左丘明撰《左传》(成公十一年):“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为司寇,与檀伯达封于河。”
    [春秋]左丘明《国语》(卷十六•郑语):“‘己姓,昆吾、苏、顾、温、董。”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第九):“索隐苏秦字季子,盖苏忿生之后,己姓也。”
    [晋]杜预注 [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七):“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各抚有其封内之地。苏忿生以温为司寇,与檀伯达封于河。苏忿生,周武王司寇苏公也。与檀伯达俱封于河内。……克商即为司寇,是为武王司寇。苏氏即狄,又不能于狄而奔卫。事在僖十年。襄王劳文公而赐之温,在僖二十五年。”
    [南朝]范晔编撰《后汉书》(志第二十•郡国一):“温苏子所都。”
    [唐]李泰编撰《括地志》(卷二):“故温城在怀州温县西三十里,汉、晋为县,本周司寇苏忿生之邑。《左传》云,周与郑人苏忿生十二邑,温其一也。《地理志》云温县,故周,己姓,苏忿生所封也。”
    [唐]林宝撰《元和姓纂》(卷三):“苏,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苏忿生,后至建,建生武、嘉。十二代孙则。则次子遁。八代孙绰,周度支尙书、邳公;生威,隋左仆射、房公;生夔、季。”
    [宋]宋祁、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七十一•表第十一宰相世系):“苏氏出自已姓。颛顼裔孙吴回为重黎,生陆终。生樊,封于昆吾。昆吾之子封于苏,其地邺西苏城是也。苏忿生为周司寇,世居河内,后徙武功杜陵,至汉代郡太守建,徙扶风平陵,封平陵侯。……六世孙南阳太守、中陵乡侯纯 ,字桓公。生章,字孺文,并州刺史。五世孙魏东平相、都亭刚侯则,字文师。四子: 恬、愉、遁、援。愉字休豫,晋太常光禄大夫、尚书。七世孙彤。苏氏宰相五人。良嗣、瓌、頲、味道、检。”
    [宋]罗泌纂《路史•国名纪》(卷丙•高阳氏后):“苏,已姓,子忟,在夏曰伯。今怀之武德,有苏古城,在济阳西北二里。《环宇》云:忿生故邑,苏、温见隐三年。阳、樊、温原十二邑,皆苏故地。”
    [宋]苏洵撰《族谱后录上篇》:“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樊,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参胡;次曰篯,为彭祖;次曰求言,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芈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数姓。昆吾始姓已氏,其后为苏、顾、温、董。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司寇苏公者也。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于河,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
    [清]秦嘉谟辑补本《世本》(卷七中•氏姓篇中):“巳姓。出自樊。陆终之后。昆吾氏,古巳姓之国。夏时诸侯祝融氏之后。苏氏,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苏忿生后。司寇氏,苏忿生为司寇,其后以官氏焉。寇氏,苏忿生为武王司寇,后以官氏。郗氏,出自巳姓,苏忿生支系封郗邑,因氏焉。”
    [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卷五•爵姓及存亡表•温):“春秋时苏氏已绝封,隐十一年王与郑人苏忿生之田十二,温居一焉。不知何时地复归王,苏氏续封而仍居温。僖十年为狄所灭。二十五年王以其地赐晋,至文年女粟之盟,复见苏子。杜注,盖王复之,或云自是迁于河南。”
另外,还有传世的青铜器,如著名的《史颂鼎》、《苏卫妃鼎》、《苏公子簋》及《宽儿鼎》、《苏公簋》、《苏甫人匜》、《苏貉豆》等,这些青铜器都是西周晚期至春秋中叶苏氏族人的遗物,也为我们研究苏姓早期历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第二种,源于古代有苏氏。“有苏氏”是商朝的一个诸侯部落,有关它的历史文献记载很少。在夏商两朝近千年的历史中,几乎默默无闻。史籍记载如下:
    [春秋]左丘明《国语》(卷七•晋语一):“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三•殷本纪):“(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注集解皇甫谧曰:有苏氏美女。索隐国语有苏氏女,妲字己姓也。”
    [三国]韦昭注《国语注》(卷七•晋语一):“殷辛,汤三十一世帝乙之子殷纣也。有苏,己姓之国,妲己,其女也。胶鬲,殷贤臣也,自殷适周,佐武王以亡殷也。”
    [南朝]沈约《今本竹书纪年》:“帝芬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苏。”
    [南朝]沈约《今本竹书纪年》:“王师伐有苏,获妲己以归。”
    [宋]罗泌纂《路史》(卷十七•后纪八•疏仡纪•高阳):“樊為己姓,封昆吾。……后有昆氏、吾氏、昆吾氏。顾、温、苏、扈、廖、董、诸、斟、祝、产,皆己分也。扈则启灭之矣,后有户氏、扈氏、有扈氏。顾、温则商灭之,温则狄灭之,后有顾氏、雇氏、温氏、宋氏。苏伯吉利,是世祝融逮妻,搏颊死,託于竃。纣王欲伐有苏,苏以妲进,免。纣宠之而亡,周灭之。有苏氏、司寇氏。其支子封郗,又为郗氏。”
    第三种,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今蒙古族、回族、朝鲜族、苗族、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苏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诸朝中,改为汉姓苏氏,世代相传至今。遗憾的是,在史籍中,很难查找到确切记载。
                                                (苏登科2011年8月8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