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十期 非说不可的几句话
- 中华鲍氏网 2011年3月11日 鲍永臣
非说不可的几句话
口鲍永臣
承蒙诸宗亲器重,允我参与鲍氏活动十余年,有些小之劳而无功,现因健康不佳已告退,但曾有几件明显错误的文章发表于《文苑》,在此必须更正:
一、关於鲍氏得姓‘铸鼎’之说
“鲍氏鼎”一文在《文苑》第四期上刊出,并荒唐说是我鲍氏“得姓铸鼎”。后经考证此“鲍氏鼎”除《啸堂集古录》之外未见其他青铜古籍有载,就其字体考证系汉初文字演变篆、隶之间,既非甲骨更非铭文,仅在“汉印”中多见,而我鲍氏得姓始於春秋早期之后数百年,绝非敬叔、叔牙公所铸,特此更正,万勿再传。但此鼎若存世,虽是汉朝鲍氏后人所铸,亦属我鲍氏珍贵历史文物。
二、关於‘杞伯鼎’与敬叔公之关系
‘杞伯鼎简介’一文亦在《文苑》四期上刊出,该铭文“柏白每匕”郭沫若先生认为是‘杞之谋取公当周历王时’但史学界认为:武王至历王经十代,而东楼至谋取仅四代,去头去尾仅二代,恐无此长寿,对郭先生推断有疑,又据泰安市档案馆冯钦淮先生文: “敬叔公系杞桓公期之公子”,据此我之原推测谋取公是敬叔公辈有误,称祖辈尚可。
三、关於鲍宣、鲍照二公之画像
《文苑》五期及八期分别刊登了鲍宣及鲍照彩色画像,那是我推荐的,当时由于无知并未觉有误,后读宋史,始知宋太祖为避免在朝大臣交头接耳而首发明‘长翅乌沙帽’在朝大臣只可正面交谈,在此之前只有学士软翅而无乌纱,舞台之剧装系求效果,不能为据。我居然推荐了汉之宣公、南北朝之照公头面宋之乌纱,如此荒唐,不可原谅。但我后来发现,有某地鲍氏家谱中之敬叔公画像居然冠之以宋之长翅乌纱,类同於包公!真有此与我比美之无知者。
史学家名言:“对於历史,错误的结论比空白更可怕” (大意),我考证不实妄加评论与推荐,实属罪过,深表歉意,希予更正万勿流传。
分享按钮>>文苑十期 奥运火炬手鲍氏四人
>>文苑十期 致鲍氏宗亲的公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