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运河沧桑巨变 古文化源远流长(滕训旺 潘豪奎)

    中华滕氏网 2009年9月11日 滕训旺


  她象一条巨龙横卧于京杭之间,已历1404年。历史沧桑的变迁淹没不了她的千秋功过。她是我华夏民族勇敢、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上第一人工造运河。 为运河升级世保文化遗产,近年来,国家、省、市文化部门对运河及其两岸的文化古迹、传说进行了考查 。
  运河的开通便利了南北的交通运输,交流了南北的物资和文化,灌溉了两岸的良田,给人们谋取了福利。但是有了大运河历史上有不少帝王利用她作为游玩作乐的要道。他们南巡搜刮民才挥霍国银,而不顾百姓的疾苦,历史记载了他们耻辱的一页成了人祸;夏秋之交江河横溢,滹滏暴涨流入卫漳,淹没房屋吞噬良田成了天灾。
  建国后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这条巨龙失去了危害天性消除了天灾人祸。她赋予人们的是交通要道,丰富的物产和两岸文化的发展。而今运河两岸绿树成林,河滩种植了高产作物和蔬菜,河水灌溉着良田。
  忆往昔、峥嵘岁月、掀开历史的篇章,运河的开挖记载着我华夏祖先的血和泪。公元605年隋炀帝征调百万民夫挖掘运河,大运河由通济渠、邗沟、永济渠三部分组成,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钱塘江用了六年的时间。运河挖成后,从洛阳到江都共设斋宫40多座,供皇帝休息用。运河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开成,仅开通济渠的百万民夫死掉60多万。公元605年秋天隋炀帝带领大批随从缤妃;王宫大臣、憎尼道士、乘坐几千艘华丽的龙舟到江都游玩。浩浩荡荡的船队,在河中船头接着船尾,长200多里,纤夫8万多人。隋炀帝纵情饮酒作乐,两岸还有骑兵护送乐闹非凡。沿途500里的百姓,被迫奉献食品很多人倾家荡产。隋炀帝两次巡游江都许多官吏阶级借机向百姓搜刮民财,向皇帝献礼。沿途百姓生灵涂炭,被迫离乡背境,哀鸿遍野。后历代王朝的皇帝多有效尤。清康熙曾在运河6次南巡,据传有一次南巡船行到山东武城到临清之间有一段传奇的故事。船只行走间龙头拦住舟,鱼跃船上,随从告诉万岁爷是河北清河滕小圣给万岁爷送礼来了。康熙听后大喜,亲自御封小圣为:“护国镇海显佑平浪元侯灵应尊神”。至今沿河一代,带有庙宇香火不断.特别是滕小圣故里滕蒿林村有座元候祠500年来香火依然鼎盛。象这样的传奇故事举不胜举。
  乾隆皇帝在位60年也曾六次在运河中南巡。每次接圣驾的地方官员都要大排场一番。每次要花去国库白银二三十万两。运河两岸搭满戏台,彩棚,沿途列着无数彩船。随从的大大小小的船只有一千多艘,都有青壮妇女拉纤称为:“龙须纤”。杨洲是商人云集的地方,奢靡成风。城里大街小巷铺上锦毡,路两边也挂满绸帐,开湖堆山,建楼造园。行宫的一切器物都豪华无比。连痰盂都是用银丝缕嵌而成。他们利用运河寻欢作乐,游山玩水,挥霍浪费,搜刮民财供自己享受。沧桑的历史难以淹没他们的罪恶。逝者如斯夫这为害的历史将已去不复返。
  建国后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消除了运河给人们带来的水患。它赋予人们的是财富和古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我华夏之都经历洋洋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多样性的文化底蕴。文物部门对运河及其两岸文化遗产进行多次考察,是对我国古文化遗产保护和继承古文化有力举措。我们期待将卫运河列入世界保护遗产,进一步发展两岸的古文化。而今这对运河的改造还逐步升级,更加焕发了它的活力,勾通了南北水陆交通的联运。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挥着巨大作用。变害为利更好地造福百姓。对它的保护和改造理应加强。


分享按钮>>著名明朝隐士——敖桂高
>>敖氏第四章第六节——重庆市秀山县石耶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