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氏十世尚书廉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工兴建

    中华滕氏网 2012年10月1日 本站通讯员


 

滕氏十世尚书廉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工兴建
——滕氏向社会推出的一张名片

  【本站讯】近日,以唐宋时期滕珦家族连续十多世清廉为官、勤政为民、不畏外敌等史迹为重点内容的十世尚书(滕氏)廉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始动工兴建。
  “一父十子兄弟七个登进士留芳名泽遗乡里,一门十世子孙千人着爵服传正气光照人间。”“一身立政,民有可德之惠;一家积善,史有可录之功。…累世皆以德行忠义相承,恺悌为政。”自盛唐至南宋末的五百多年间,滕珦后裔在外为官者甚多,仅有确切名字、世系的县令以上官宦就有297人,且连续十余世都有担任朝廷尚书、御史、侍郎、大夫之类显宦。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官宦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无一人有劣迹,世世代代都传承着一份清廉、勤政、爱民、爱国和忠节!
  感于此,当代滕氏后裔滕荣康在对历史资料进行挖掘、整理、提炼的基础上,先后于2006年和2007年在报刊上发表了《十世尚书传清廉》、《十世尚书传正气》等文章,并在2007年4月滕氏宗亲联谊会议上提出了筹建十世尚书(滕氏)廉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构想。此后,由于事务繁多,此事一度被搁置。2011年初,以郭建露为首的西安寺重建委员会获悉后,对此表示出了极大的热忱和兴趣,并表达了愿意负责十世尚书廉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体建设任务的意愿。鉴于此,中国谱牒学研究会研究员胡汝明对原址专门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考证,当地有关部门、所在街道、村均对此表示了赞赏与支持,并签订了有关土地使用协议。中央巡视组组长滕久明闻讯后,不仅为基地题名,而且担任了基地建设的顾问。年届九十的当地著名老画家鲍文达先生闻讯后亲笔为基地作画并赋诗。
  该教育基地位于浙江省兰溪市上华街道寺前村的唐朝户部尚书滕珦故居,距杭金衢高速公路兰溪出口处不远,与上海、江西、安徽、福建、江苏均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相连,距金华与兰溪两城区均10分钟车程,毗邻即将重建的唐代御赐千年古刹西安寺和即将重点开发的浙江省级赤山湖景区。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便捷的交通、秀丽的湖山,使之不仅是一处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并进行廉政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而且有望成为一处颇具特色的历史人文景点,可谓是滕氏向全社会推出的一张金名片,也是滕氏对社会的一个贡献。就滕氏自身而言,它也是目前全国范围内仅晚于山东省滕州市文公台的重要纪念性设施,由于滕珦后裔已遍布当代大半个中国,所以,它还是滕氏的又一个精神家园。(林海)
  附一 基地楹联选
  附二 十世尚书廉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筹建委员会名单
  附三 十世尚书廉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筹划文案初稿)目录
  附四 滕珦后裔迁徙发展简史
  附五 临终诗(滕茂实)
  附一:基地楹联选
  “一父十子兄弟七个登进士留芳名泽遗乡里,一门十世子孙千人着爵服传正气光照人间。”
  “一身立政,民有可德之惠;一家积善,史有可录之功。”
  “一世误国,百世遗羞;一世立善,百世昭明。”
  “不以身显公辅为望族,惟惧清白忠懿不永年。”
  “不以厚禄万钟为贵,而以节义为贵;不以黄金黻嬴为富,而以经术为富。”
  【编后楹联】
  清正传家,原无论远亲近戚;
  弘扬正气,何必辨东阳兰溪。
  【题记:因唐宋浙中滕氏的居住地域包括今兰溪、婺城、东阳一带,故相关县志及滕氏宗谱对滕珦故居有兰溪、东阳两种说法;而滕珦后人,因年代久远,大多亦早已散居神州各地。作者2012年4月赴南阳卧龙岗,在武侯祠殿前见清顾嘉蘅所题的“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一联及胡耀邦总书记后题的“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一联,心有所动,遂亦题此一联,以记十世尚书廉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附二:十世尚书廉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筹建委员会名单
  (注:该名单待完善后再予公布)
  附三:十世尚书廉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筹划文案初稿)
  目录
  主展区:十世尚书…………………………………………1
  正门横题:清正传家
       继往开来
  廊柱对联
  正厅迎面滕珦生平及抚琴的图片…………………………2
  《十世尚书传清廉》文……………………………………3
  唐宋浙中滕氏官宦选录……………………………………3
  重点场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
    ——滕子京与范仲淹两知音间的吟和
      《岳阳楼记》……………………………………6
  爱民如子,威行边关的滕龙图滕甫………………………8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节著三滕”……………………10
  力抗强虏,封侯立庙的滕膺………………………………12
  护驾南渡,中兴宋室的滕康………………………………13
  左侧展区:善国文化………………………………………15
  滕文公的仁政与善治
  《仁者无敌,善国永生》文………………………………17
  右侧展区:当代滕珦后裔选录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开国元勋滕代远.
  抗战中第一个殉国的中国将军滕久寿
  (宣传册已印,人员名单此处不全列)…………………28
  附:《滕珦后裔迁徙发展简史 ……………………………30
  周边景物……………………………………………………33
  西安寺滕王阁(滕公阁)敬老院赤山湖景区
  附:十世尚书廉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筹建委员会名单(尚待完善)
  封三滕茂实《临终诗》
  附四:滕珦后裔迁徙发展简史
  唐宋浙中滕氏自第一世滕令迁入以来,第一世至第四世皆单传,第四世滕盖育有三子,次子即滕珦,长子、第三子后世不详。
  第五世:滕珦。生三子,依次为:遂、迈、邈
  六世:遂,子三,均登进士第。迈,子十,擢进士第者五,登科者二,乡贡进士一,散官二。邈,子二,长子即墨县令,赠户部侍郎,次子隐居不仕。从第六世遂公、迈公、邈公三支而下,蔓延南北、派衍东西,发展出更多的滕氏支派,为当代许多地区滕氏之源。
  一、迁徙路线一:江苏—山东-河北、东北
  七世缮,居宜兴;十二世甫,字元发,徙居姑苏长州(今吴县);十二世申,又名相,字元真。晚年徙居苏州吴县,葬吴县;十二世中,字元直,居苏州;第十四世康后裔部分据苏州吴县。
  苏中、苏北之滕氏基本上自苏州等地北迁。
  明洪武年间,由苏北东海北迁山东日照,之后繁衍到山东大部及河北部分地区,清代又有部分进一步迁至东北。
  二、迁徙路线二:山东莱州——湖南(麻阳、常宁)、云南——贵州、四川、重庆
  第一阶段,迁至莱州继迁至赵州,称东莱滕氏
  十三世(东莱支第二世)荣,宋哲宗时为山东莱州(今莱州市)孔目,由浙中徙居莱州,称东莱滕氏,尊其父相(申)为一世祖。
  东莱支第六世景礼,从莱州徙居北京真定府赵州开族,后世居赵州,称赵州老滕族。东莱滕氏连续十世为官,后世分居山东莱川、掖县、寿光、淄川、河北赵州、河南汝州及湖南麻阳等地,尤其是迁至湖南的一支,后来又进一步迁至川、渝、云、贵等地区,成为当代分布范围最广、人数最多的一支滕氏。
  第二阶段,迁至湖南麻阳和云南麻粟坡
  滕氏•东莱支第十世滕仲四,元初募兵练勇,抗元兵败,于元世祖十年(1280年),避隐湖南麻阳,称麻阳滕氏。子孙分居湖南诸多市县。一部份后裔明清时期徙往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区居住。滕氏•东莱支第十世仲三,与弟仲四募兵练勇,抗元兵败,避隐云南麻粟坡县,子孙传承至今。
  第三阶段,迁至湖南常宁、祈阳及贵州安顺等地
  麻阳滕氏第六世宗,原籍麻阳,明洪武时任衡州卫中所,落籍常宁,子孙传承至今,称常宁滕氏。麻阳滕氏六世克中,迁祈界石板滩(今湖南祈东县),后世分居祈阳、祈东、常宁、永州、零陵。
  第四阶段,迁至贵州、四川、重庆等地
  贵州:麻阳滕氏十三世宗文,清初由麻阳迁入贵州,子孙分居贵州大方县、毕节县。茂庆、时庆等后裔分迁贵州思州府、铜仁、重庆秀山等地。麻阳滕氏21世国顺,由麻阳迁居贵州松桃县巴敖乡,其孙即中央巡视组组长滕久明。
  川渝:当今川、渝地区有20多个市县有滕姓居住,其先世为湖南麻阳滕氏。康熙年间应《圣祖仁皇帝招民徙蜀诏》,分别从湖南麻阳、常宁等地奉旨入川。
  三、迁徙路线三:广西
  十三世裕,北宋名臣甫第三子,熙宁年间徙广南西路邕州(今广西南宁东)开族,后世分居南宁、武鸣、邕宁、横县、宾阳等市县,传承至今。
  另外有近代麻阳滕氏迁入的。
  四、迁徙路线四:江西
  十世玄隽,宋初自东阳迁江西婺源。十一世奭,后周显德七年弃官避乱迁戈阳太平乡(今江西横峰县莲荷乡)开族,子孙传承至今。
  五、迁徙路线五:安徽
  十三世滕支,居宿州符离县(今符离集)。十四世俦,徙居池州(安徽贵池市)。十四世桧、柏,居池州青阳县。
  六、迁徙路线六:河南
  七世俨,避唐季之乱,隐居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平台乡陈村。
  九世中正,与长子玄锡居洛阳。十一世宗谅,与长子希仲,三子希仁居祥符。十二世公绰,致仕居睢阳(洛阳)。十三世亢宗,登进士,徙居宋城(河南开封)。
  七、迁徙路线七:福建、湖北的部分地区
  福建:八世文纪,后唐自江右(浙江)入闽,居龙岩(福建龙岩市)。十二世公谨,徙居汀州宁化县。十三世璘,帝显时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德佑二年(1276年)显帝降元,平章公谪守福建南浦居家,为建瓯支派之始。均宝,明初从武夷山迁浦口(今连江县浦口镇),为南宋执政滕康后裔。
  八、留住浙中及浙江其他部分地区
  八世文规,后世分居温州永嘉、金华县白沙乡等地。九世筠,大理寺丞,与次子修敏居余杭(今杭州北)。
  浙江乐清湖山始迁祖昂,号玄龄,迁居乐清湖雾。其后世:时奉,分迁温岭嵩溪,称嵩溪滕氏;景华,翰林学士,迁居永嘉,其后裔进一步分迁至浙江温州、仙居、玉环、桐庐等地,一支回迁至祖居地兰溪。
  十一世京,居金华县白砂乡,累传至第二十世佐,现婺城区白龙桥镇、琅琊镇、义乌市上溪镇等地滕氏均为其后裔。十二世梦臣,自余杭徙居临安昌化(今临安昌化乡)。十五世瑊、琥,徙居明州(浙江鄞县)。第二十九世文清,由绍兴嵊县迁回东阳,后裔现居东阳市湖溪、郭宅。
  附五:临终诗(滕茂实)
  虀盐老书生,缪列王都官,索米了无补,从事敢辞难?殊怜复盟好,仗节来榆关,城守久不下,川途望漫漫。俭辈果不惜,一往何当还。牧羊困苏武,假道拘张骞。流离念窘束,坐阅四序迁,同来悉已归,我独留塞垣。形影自相吊,国破家亦残,呼天竟不闻,痛甚伤肺肝。相逢老兄弟,悼叹安得欢,波澜卷大厦,一木难求安。就不违我心,渠不汗我颜。昔燕破齐土,群臣望风奔。王蠋独守节,燕人有甘言。经首自绝脰,感慨今昔闻。未尝食齐禄,徒以老为民。况我禄数世,一死何足论。远或没江海,近或死朝昏。敛我不须衣,裹尸以黄旛。题作宋臣墓,篆字当深刊。我室年尚幼,儿女皆童顽。四海无置锥,飘流倍悲酸。谁当给衣食,使不厄饥寒。岁时一酹我,犹足慰我魂,我魂亦悠悠,异乡寄沉冤。他时风雨夜,草木号空山。
  滕茂实这首在临终前不久作于敌营的诗,深刻表达了他对生与死、家与国、荣与辱的理解,可谓句句铭心、字字沥血,足可与后来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和《正气歌》相媲,堪称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


分享按钮>>中华庞氏宗亲总会筹备委员会二号公告
>>中华庞氏宗亲总会筹委会三号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