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安氏名人录】唐朝时期著名唐朝乐工安金藏等

    中华安氏网 2008年12月11日 安氏宗亲会



  【唐朝安氏名人录】唐朝时期著名唐朝乐工安金藏等  
  安氏宗亲会

  安金藏:(公元?~732年),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为太常寺乐工,是著名的唐朝乐工。
  时太子李旦被人诬告谋反,武后下令查处此事,唐官吏安金藏,著名唐朝大臣。为洗脱太子罪名,当众引佩刀自剖其胸,肠出,并言“愿剖心以明皇嗣不反”。武后感动,不疑李旦。  

  安禄山:(公元703~757年),本名轧荦山(一作阿荦山),母突厥人,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杂胡人。
  安禄山少孤,本姓康,后因其母嫁与胡人安延偃,随继父改姓安,名禄山。初为边境互市牙郎。安禄山骁勇机智,熟悉边地情况,又善逢迎,手段狡诈,初得幽州节度使张守赏识,继得唐玄宗宠信。
  在唐代,是安氏一段最为多采多姿的时期,一方面文人名士辈出,表现优异,另一方面,更加入了胡人的新血脉,使这个源远流长的古老姓氏,茁壮庞大不少。
  当时加入中国安氏行列的胡人,就是那位大名鼎鼎,曾经把唐朝李家的江山弄得天翻地覆的安禄山。算起时间,应该是在距今一千两百多年以前的事。那么,安禄山这个胡人,是怎么会以安为姓的呢?
  原来,安禄山是当时居住在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鲧)的胡人,本来姓康,名轧荦山,由于其父死后随母改嫁安氏,所以他就冒姓为安,并且给自己取了一个汉族的名字。后来,他的子孙世代沿用安姓,于是看似外来的汉族姓,果然渗入了胡族的血统,使后世的安姓中国人之中,有一部份是胡族的后裔。

   安庆绪:(?-759),唐叛臣。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胡人,初名仁执。安禄山次子。善骑射。为禄山都知兵马使。禄山叛乱称帝时,封晋王。至德二载(757)春,杀父自立为帝,年号载初,委政于严庄而兄事之。不久退出长安、洛阳等地,据相州(今河南安阳)。乾元元年(758)为郭子仪等所围。次年得史思明之助解围。旋为思明所杀。

  唐代安氏极为出色,安氏名人,多出唐朝以后,如唐朝有中书令安重晦等。


【安氏族人健康长寿秘诀】【安氏族人健康长寿秘诀】【安氏族人健康长寿秘诀】【安氏族人健康长寿秘诀】

  【安氏族人健康长寿秘诀】
                     益寿篇 ---- 乾隆皇帝的长寿秘诀
  乾隆皇帝的长寿秘诀
  乾隆(1711~1799年)享年89岁,是自秦朝到清末265位皇帝中最高寿的一位,当称帝王寿魁。在他83岁寿辰时,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参加了他的寿宴后,在日记中写道:“观其风神,年虽八十三,望之如六十许人,精神矍铄,可以凌驾少年。饮食之际,秩序规划,极其严肃,殊堪惊异。”
  乾隆皇帝是中国封建帝王中享年最高的一位。乾隆为什么能老而弥健?他的长寿与丹药无关,他靠的是自己的养生之术。他的这个“法宝”,也就是他后来告诉其大臣的“十六字诀”,即:“吐纳肺腑,强筋壮骨,适时进补,十常四勿”。
  “吐纳肺腑”  所谓“吐纳肺腑”是指早上不睡懒觉,黎明即起,到户外作呼吸运动。就是吸入自然界清气,呼出体内浊气。据史载,乾隆每天黎明起床后,必去室外做深呼吸运动,藉以吐故纳新。
  “强筋壮骨”  所谓“活动筋骨”是指多参加体育锻炼,并要四肢勤快,坚持不久坐,久立、久卧、久视。就是指勤活动,使筋骨得到锻炼。乾隆经常参加各种操练、狩猎、出巡,这自然就增强了他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适时进补”  所谓“适时进补”是强调进补时应随季节变化,年龄大小和健康状况而异;同时要药补和食补结合。尤其要注意食补的良好作用。就是按照不同的季节补充营养,提高肌体免疫力。乾隆的“进补”,主要是食补和药补。其保健食品中,以莲子、藕粉和茯苓等做成的“八珍糕”,是“不寒不热,平和温补之方,扶养脾胃,屡有奇效”,“妙难尽述”,最受乾隆喜欢。在药补方面,乾隆最爱饮用补肾益脾或气血双补的宫廷益寿酒。当然,茶补、膏补之类,乾隆也绝不放过。
  “十常四勿”  指的是“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施,肢常伸,肛常提”和“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凡此种种,也都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在十六字诀中,“十常四勿”是乾隆帝日常坚持的保健动作或行为,其大部分对今人保健仍有很大意义。乾隆一生照此“十六字秘诀”进行着多种健身、保养活动,无怪乎他那么长寿了! 
  
            乾隆皇帝的“十常四勿”
    
  在我国古代皇帝里,长寿的前三名为:南北朝时的梁武帝萧衍活了86岁,女皇帝武则天享年82岁,而乾隆则高寿,活到89岁,位居中国封建皇帝中的长寿之最。
  乾隆皇帝根据自身体会,总结出了养生四秘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所谓“十常”为: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捋,肢常伸,肛常提。“四勿”为: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十常”
  “齿常叩”  是因为有利于固齿。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叩齿能促进牙周膜、牙龈腔的血液循环,改善牙齿的营养供应,所以对保护牙齿极有益处。牙齿的好坏关系到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逐渐减退,保护好牙齿则更为重要。
  “津常咽” 是因为口腔津液是一种宝贵的营养物质。明代古籍《红炉点雪》一书特别提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耳常弹” 是因为“肾开窍于耳”,“弹耳”不但有保护听力的作用,还有益于肾的健康,其方法为:按摩耳垂前后的(殿羽)风穴和听宫穴,或用右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左耳、用左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右耳。
  “鼻常揉” 是因为可疏通脉络,通宣肺气,增强肺及呼吸道功能,对鼻炎及多种肺病均有预防和治疗的功效。
  “睛常转” 是因为有利于强化眼球的弹性,增进眼睛的滋润,预防眼球底部的血管硬化,从而避免和治疗老花眼。
  “面常搓” 是因为可促进脸部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还可以改善皮肤张力,并使之得到滋润。
  “足常摩” 是因为可防止“脚老”,预防感冒,有益精补肾作用,为大脑提供能量,并能防止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等症。
  “腹常施” 是因为不但有助消化,还有益于腹腔的健康,
  “肢常伸” 是因为能引起全身大部分肌肉的强收缩,把淤积的血液送回心脏,从而改善血液循环。
  “肛常提” 是因为提肛能升提阳气。
  “四勿”
  “食勿言” 是因为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卧勿语” 是因为凡人卧下,肺即收敛,此时说话对肺有损害,且神经兴奋不利睡眠。
  “饮勿醉” 是因为酒入人体90%经肝脏代谢,另10%经肾脏、肺脏代谢,酒精在肝脏内氧化变为有毒害作用的乙醛,损伤肝细胞。
  “色勿迷” 是因为强调要“节欲”。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真散……故善养生者必保  其精。精盛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 

          乾隆皇帝养生法则

  查遍我国的二十五吏,前后有230多个皇帝,短命的多,长寿的少。乾隆皇帝是清朝第6代君主,在位60年,活了89岁,是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者。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4朝,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伦之乐。
  乾隆皇帝为什么能独享高龄呢?原来他有一套养生的秘诀。他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出了养生四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完全符合保健养身的道理。别的不说,单言酒色二字。乾隆尊为天子,富有天下,美酒盈仓,佳丽满宫。在此环境中,居然能做到不恋酒、不迷色,实属难能可贵。
  乾隆情趣甚广,自幼习骑射,曾在避暑山庄几次皇家射箭比赛中大显身手。当上皇帝后,更以骑射为乐。直到他80岁高龄时还去行围狩借。骑马射箭,活动量很大,无疑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好办法。这些活动,对修身养性颇有裨益。
  乾隆喜欢“旅游”人所共知。“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他一生中,曾六次下江南,三次上五台山。游览名川大山、古刹旧寺。不少名山大川、古刹佛界都留下他的足迹。旅游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治养心情,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措施。如此涉足野外宽阔幽静之地,令人心旷神怡,悠然忘返,对身心健康是大有益处的。
  乾隆爱好广泛,好读书,喜书法,善诗文,学识渊博。据说他一生作文1300多篇,写诗4万余首。他喜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其字圆润遒丽,很有功底。每到一处,必要御笔垂青。西湖十景就是由他亲手题的碑。他还喜欢听戏、观灯、看杂技、滑冰等,并亲自演过戏,这些爱好对乾隆健脑、强身、养性,是大有裨益的。乾隆是封建帝王中少有的多才多艺的皇帝。
  乾隆的起居饮食很有规律。他早上大约6点多起床,先洗漱后用早膳。早餐后,上午处理政务,然后与大臣们议事,午后游览休息。晚饭后,看书习字,作文赋诗,然后就寝。他的膳食多以新鲜蔬菜为主,肉类、野味少而食之,并且从不过饱。乾隆欢喜喝茶。他对饮用水十分讲究,以西山泉水作为御用水。他还效法祖父康熙,从不吸烟。
  乾隆也注意进补,但适时适当,而不乱补。所用“松龄酒”、“龟龄集”之类,主要由补脾肾、益气血为主的中草药制成。这也是符合医学道理的。补肾可以滋先天,补脾可以壮后天,肾气强盛,脾胃健运,气血充盈,身体自然强壮。
  由于乾隆养生有法,因此他一生身体建壮,年近90还神智清醒,活动自如。有时还以太上皇的身份过问朝政。真不愧是一个健康的寿星。
  www.jkzxw.com 安志民录


分享按钮>>【南北朝安氏名录】南北朝时期著名书法家安弘嵩等
>> 安徽金寨晏氏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