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9 娄[娄,读音作lóu(ㄌㄡˊ)] 一.姓氏用字:(略) 二.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大禹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周武王姬发灭商纣后,就开始寻找大禹的后裔。直到周成王姬诵开始追封先贤古帝后裔时,终于发现大禹的第三十六世孙娄云衢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便把他召来,特赐“木”为“楼”,封为东楼公,封他到杞邑(今河南杞县)延续古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 从东楼公到杞谋娶公,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共传了四世,其间年份不详,但杞谋娶公在位时期,正值周厉王姬胡当政,与周成王姬诵封东楼公相差了近二百五十年,期间共经历了十个周王,因此有学者推算,其间杞国的世系一定有所缺漏。 此后,娄云衢的子孙便姓了楼氏,并将杞邑作为楼氏的发祥地,后去“木”旁为娄氏,成为娄氏的主支。 杞国弱小,又夹在齐、鲁之间,常被侵扰,例如在周桓王元年姬林元年(杞武公三十二年,公元前719年),莒国就大举进攻杞国;在周桓王九年(杞武公四十年,公元前711年),鲁国又借口杞君“不敬”,多次伐杞、入杞,侵占杞田。 杞国为求自保,便和晋国结盟。到春秋时期,杞国在周围大国的压力下还是被迫东迁。当时,杞国曾先后受到宋国、淮夷、徐国等势力的持续攻攻击,无法在河南立足,甚至暂到山东滕县附近的邾国避难,而后迁徙到山东新泰一带。后来杞国又被迫继续向东迁徙。 周襄王姬郑六年(杞成公姒每亡九年,公元前646年),杞成公在位时,将杞国迁到缘陵,即今山东昌乐县附近。到了周景王姬贵元年(杞文公姒益姑六年,公元前544年),杞文公又把国家迁到淳于(今山东安丘)。 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杞国内政不稳,连续出现国君的弟弟弑君自立的情况。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杞悼公姒成逝世,杞隐公姒乞即位,但只过了几个月,杞隐公就被其弟弟姒遂所杀,这就是杞厘公。担好景不长,杞厘公死后把国君之位传给了儿子杞愍公姒维,在位十六年后,杞愍公于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又被其弟弟姒阏路所杀,这就是杞哀公。在史籍《史记》中记载杞国事迹不多,基本上只是叙述国君的世系,所提到的杞国事件,唯有这两件兄弟相残之事。 到了战国时期的周贞定王姬介二十四年(楚惠王熊章四十四年,杞简公姒春四年,公元前445年),楚惠王一举灭杞国,杞简公在位仅四年,就成了杞国的末代君主。 杞简公有一支子孙先前被封在娄邑(今山东诸城),灭国后遂改以地名为姓氏,亦称娄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远古大禹帝臣子犁娄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夏禹臣有犁娄氏,见岳价经。” 犁娄氏,是传说中大禹属下的一个臣子,他发明了耕地的犁,大大提高了农耕的效率,大禹因此大功赐他名为犁娄氏。 据说犁娄氏是一个急性子,因此给大禹添了不少乱子,但也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立了不少功勋。 在犁娄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娄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邾娄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义》记载,春秋时期有个邾娄国(今山东邹县)。 邾娄国,就是邾国,又名邹国、驺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曹氏。 据历史文献《滕县金石志》记载:“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城东北八十里凤凰岭涧沟中,出伯俞父诸器……其中鬲、盘、匜等铜器铭文中,皆有邾字。” 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释:“邾 ,蜘蛛也,从黾朱声。” 邾国的“邾”字,无论在西周还是春秋时期的铜器铭文中,写作蜘蛛形,即今之“蛛”字。据此,史学家郭克煜在《邾国历史略说》一文中认为:“由蛛字字形得知,邾国先人曾以蜘蛛为图腾,建国之后,即以蛛为国名。后来,为书写方便起见,改从邑朱声之邾字,《邾公钟》之邾字,正是这样写的。”(待续)
图腾崇拜则是原始社会一种最早的宗教信仰,约与氏族公社 同时发生。在春秋以后的文献中,其“邾”字亦有几种不同的写法。《春秋》、《左传》中写作“邾”;在《国语•郑语》、《孟子》中写作“邹”,在《史记》、《汉书•地里志》中写作“驺”。音同而字异,其实皆一事。 邾娄国在历史典籍中多有记载。《汉书•地理志》:“故邾国,曹姓,二十九世为楚所灭”。在史籍《左传•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中记载:“邾文公卜迁于绎”。在邾文公之前,邾娄国逐渐被分为三个国家,即邾国、小邾(倪)国和滥国,历史上被称为“邾分三国”,时当在春秋前后。 此后,邾娄国的世系缺乏详细的记载。人们只能简单地知道邾娄国共传二十九世,最后在楚宣王熊良夫执政时期(公元前369~前340年)被楚国连同小邾(倪)国和滥国一起吞灭。 邾娄国灭亡后,楚宣王将其王室成员和贵族们迁到邾城(今湖北黄冈),而其他非王室成员和平民则迁往齐、鲁等国。失国后的邾娄国、小邾(倪)国和滥国等国王族及其子民中,多以故国名位姓氏,分称娄氏、朱氏、倪氏、滥氏、邹氏、驺氏、曹氏、陈氏、田氏、王氏、李氏等等,以念故国之情,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隐士赣娄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宋朝学者邵思在《姓解》中记载:“赣娄,<汉书•艺文志>:齐有隐士赣娄子,著书五篇。”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也记载:“周有赣娄子。” 在赣娄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名“赣娄”为复姓者,称赣娄氏,后有人省文简化为单姓娄氏、赣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彭祖的弟子离娄,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彭祖,姓卅名铿,一称彭铿,传说他以长寿之道见称。 彭祖原来是先秦时期传说中的仙人,后被道教奉为仙真。相传他于农历6月6日出生,其父亲陆终,母亲女嬇,是上古帝王颛顼的孙子,也是黄帝的第八代裔孙。 离娄,就是彭祖所收的少数弟子之一,他后来可以察视百步之外,能明察秋毫,史称其离娄公。 孟子在后来专门论道:“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特别指出君主为政要“明察秋毫”。 在离娄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离娄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娄氏、离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拓拔部中有匹娄氏(疋娄氏)、伊娄氏、盖娄氏、乙那娄氏(壹那娄、一那娄)等诸部落,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的汉化改革过程中,一并改为单字汉姓“娄”,亦称娄氏,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裕瑚噜氏,以地为氏,满语为Yuhuru Hala,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安楚拉库(今吉林安图西南,松花江上游二道河一带)、裕瑚鲁(今黑龙江右岸俄罗斯耶拉布加)、长白山区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娄氏、玉氏、裕氏、于氏、余氏等。 三.各支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四.迁徙分布: 娄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三十九位。 娄氏源于姒姓,是大禹的后代。周武王灭商后,把夏帝少康的后代东楼公封于杞国(今河南杞县)。春秋时期,杞国在周围大国的威胁下被迫东迁,杞君有一支子孙被封在娄邑(今山东诸城),后来以娄为姓。 此外,北魏时匹娄氏、伊娄氏、乞娄氏、乙娄氏都有人改姓娄。 娄氏望居谯郡(今安徽)。 西汉初年有大臣娄敬,因建议刘邦入都关中有功,被赐姓刘。汉高祖刘邦被匈奴打败后,他曾提出“和亲”政策,被刘邦采纳。(待续)
五.郡望堂号: 1.郡望: 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东阳郡:西汉时期置郡,三国时期孙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再分会稽郡置东阳郡,郡治在今浙江省金华分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金华市一带。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东、长山之阳得名。金华设立郡府建置自此始。东阳郡属扬州,领长山(今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乌伤(今义乌)、永康、吴宁(今东阳)、丰安(今浦江)、太末(今龙游)、新安(今柯城、衢县)、定阳(今常山)、平昌(今遂昌)九县,治设长山。南朝梁绍泰二年丙子(公元556年)置缙州,陈天嘉三年壬午(公元562年)撤州,东阳郡改名金华郡,郡名金华自此始。隋朝开皇十三年癸丑(公元593年)改置婺州。故城区有婺城之称,后历为州、路、府治和专署驻地。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东阳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改东阳郡置婺州,并于信安(新安)县分置衢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婺州为东阳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婺州,一直沿续到宋、元时期。元朝至元十三年丙子(公元1276年)改为婺州路,元朝至正十八年辛巳(公元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宁越府,元朝至正二十年癸未(公元1283年)改为金华府。明朝成化七年辛卯(公元1471年)金华府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县,故有“八婺”之称。 2.堂号: 资料有待补充。
六.家谱文献: 湖南宁乡娄氏族谱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娄显梁主修,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注:始祖为[唐]娄师德;始迁祖为[明]娄仁庆。 湖南湘潭中湘娄氏三修历牒,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浙江仙居戴砇娄氏宗谱八卷,(清)娄振声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注:始迁祖为[宋]娄世瘅。 浙江绍兴天乐娄氏宗谱十四卷:(清)娄世传等编,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始祖为[元]娄瀚;先祖为娄文冕;始迁祖为娄元十。 湖南浏沩娄氏合修族谱二十九卷,娄立騊等编,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注:始祖为[元]娄时逊;先祖为[明]娄景衡、娄景隆、娄景和;始迁祖为[明]娄景誉、娄景华。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