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

    中华钟氏网 2012年9月10日 万家姓


钟会(225~264),字士季,籍贯:[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生于黄初六年,卒于景元五年。三国时期曹魏大臣钟繇的儿子,魏国谋士,将领。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在征讨毌丘俭、诸葛诞其间,钟会屡出奇谋。被人比作西汉谋士张良,又曾为司马昭献策阻止了曹髦的夺权企图,钟会得以成为司马氏的亲信。景元年间,钟会独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从而发动伐蜀之战。灭蜀后,钟会大力结交西蜀名士,打击邓艾等人,打算自立政权,但由于手下官兵不支持钟会的行动而发动兵变,钟会与姜维等人皆死于兵乱之中。

仕官记录

黄初六年,钟会生

正始五年,弱冠入仕,为秘书郎

正始八年,转为尚书郎

嘉平元年,转为中书侍郎,在虞松手下为官

正元元年十二月,高贵乡公继位为关内侯.(由此可推测在此前便已有宠于司马师,有可能是嘉平五年合肥新城战前后)

正元中,为黄门侍郎(可能就是元年十二月)

甘露二年,母忧,但未去职,以黄门侍郎从司马昭征诸葛诞.

甘露三年二月,军还,迁太仆不就,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景元中,为司隶校尉

景元三年冬,为镇西将军

景元四年十二月,为司徒

咸熙元年正月,反叛未遂,被杀,死时四十岁不到

人物评价

蒋济:非常人也。 (《三国志—钟会传》)

陈寿:寿春之破,会谋居多,亲待日隆,时人谓之子房。 (《三国志—钟会传》)

曹髦:会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谟之勋,而推宠固让,辞指款实,前后累重,志不可夺。(《三国志—钟会传》)

司马师:此真王佐材也!(《三国志—钟会传》注引《世语》)

陈寿:王凌风节格尚,毌丘俭才识拔幹,诸葛诞严毅威重,锺会精练策数,咸以显名,致兹荣任,而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三国志—王毋丘诸葛邓钟传第廿八评》)

辛宪英:会在事纵恣,非特久处下之道。(《三国志—钟会传》注引《世语》)

裴楷:钟会“如观武库森森,但见矛戟在前”。(《晋书—裴楷传》)

书法造诣

钟会字士季,元常子。钟繇的儿子。善书,有父风。稍备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隶书。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亦所谓“剑则干将镆铘焉。”会尝诈为荀勖书,就勖母钟夫人取宝剑。兄弟以千万造宅,未移居。勖乃潜画元常形象,会兄弟入见,便大感恸。勖书亦会之类也,会隶行草章草并入妙。(出《书断》)

轶事
《世说新语· 言语篇》中有一则关于钟会小时机敏的故事。记曰钟毓、钟会年少时即有美名,因此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了此事,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钟毓、钟会于是奉旨晋见。文帝见钟毓脸上有汗,便问:“你脸上为什么有汗?”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但见钟会脸上无汗,便问:“那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会和嵇康:

钟会和嵇康有什么深仇大恨,一定要置嵇康于死地呢?按现在的说法,钟会和嵇康同属知识分子,年龄相仿,又都有很好的家庭背景。这里面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过节。

原来魏末晋初,天下仍然三分,久乱而思合,所以老庄之学盛行,贵族名士崇尚清谈。清谈的话题有许多,其中有一个话题是关于才性离合问题的。所谓“合”,就是主张顺从;所谓“离”就是主张任性。

那时侯,嵇康的名气很大,不仅他是曹氏的女婿(嵇康的夫人为“长乐亭公主”——曹操的曾孙女),而且他深通音律,又长得酷——“萧萧如松下风”。钟会本来是想结交嵇康的,这也是司马昭的意思。所以他就拿了自己写的有关才性离合问题的《四本论》去见嵇康,但终究心存芥蒂,到了门口又踌躇了,最后把《四本论》扔进嵇康家里就走了。嵇康自然没有理睬钟会。

山阳的竹林在当时很有名气,是一些名士聚集的地方。魏晋间的名士大多行为放诞,喝酒,服食丹药。有一种丹药名“五石散”,服食之后人浑身燥热难受,就要穿着很少而宽大的衣服不停走动,称为“散药”。嵇康散药的方法是在竹林里和朋友打铁。那一天,嵇康和他的朋友向秀.吕安一起打铁。远远的钟会带着一群穿着很名贵衣服的贵族骑着名贵马匹过来了。按礼节,嵇康应该迎接,但嵇康视而不见,仍然自顾自打铁。钟会非常生气,站了一会,就悻悻而去。这时,嵇康才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闻而去?。钟会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两人便结下了不解的梁子。

嵇康并不是不知道自己处境险恶,曾经入山求隐,但隐士孙登对他说:君才高识寡,难免于今之世矣!

相关阅读

钟会和姜维

哲学家钟会

文学家的钟会

魏晋长歌之钟会的末路

三国志 钟会传

司马昭之心与钟会、邓艾之死

钟会文章及书信
 


分享按钮>>江南第一宰相越国公钟绍京
>>楷书鼻祖、魏太傅钟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