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起

    中华霍氏网 2012年9月18日 万家姓


霍建起,中国电影美术师,导演。
霍建起,1958年1月20日生,北京人,自幼酷爱绘画,1976年在北京郊区的怀柔县插队务农。业余自修美术。1978年9月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从此,绘画成为他认识电影、理解电影,以及表达这种认识和理解的重要途径。
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美术室,担任美术设计。1982年到1992年10年间,在《遭遇激情》、《出生入死》、《盗马贼》、《摇滚青年》、《大撒把》等10余部影片中担任美术师。霍建起从学校走向生活,从单独绘画走向群体创作。他工作认真,感觉好,容易合作,就某个问题往往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霍建起的审美趣味带有较浓厚的唯美色彩,他喜欢怀斯的画,艾特乌托夫的小说和莫扎特的音乐。他认为电影里一定要有漂亮的演员,漂亮的颜色和优美的音乐。
  1995年,独立执导第一部影片《赢家》,这是一部表现残疾人爱情生活的影片,影片轻轻抹去了以往蒙在残疾人题材作品上沉重与辛酸,它没有着意去写男主人公常平从一个残疾人到一个残奥会冠军的曲折历程和他无法摆脱的心理隐痛。相反,故事一开始,常平飞奔出场,不仅超越了残疾,也超越了健全。从这时起,常平就成了女主人公陆小杨眼里的英雄,这一主观视角奠定了影片浪漫轻松的风格,而浪漫和轻松并不意味着美化和粉饰生活中的痛苦与严峻。霍建起从常平的原型孙长亭身上学会了诠释痛苦的语言。当噩运降临在一个强者头上时,他生命的旋律就更加昂扬激越,没有了挑战,也就无所谓“赢家”,这便是《赢家》塑造人物的基调。完整的,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流畅优美的镜头个性鲜明的人物,生动幽默的语言——霍建起和摄制组的全体演职员为了达到这一创作目标尽了全力。影片上映后在社会上反响强烈,在国内取得很大成功,获得当年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处女作,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男演员五项提名,并获得导演处女作奖。该片还获得华表奖优秀影片奖,最佳编剧奖;上海影评人优秀影片奖,最佳导演奖;长春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等奖项。
  1996年,拍摄影片《歌手》,是一部表现现代都市爱情生活的影片。
  1998年,拍摄影片《那山,那人,那狗》,这是一部表现父子之间情感的影片。该片获得了1999年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男演员奖(并获导演提名)。以后又获得1999年第二十三届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观众最喜欢的影片大奖。200O年三十一届印度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孔雀奖。还获得上海影评人十佳影片奖。
  1999年,拍摄影片《九九艳阳天》,这是关于老年人生活的影片。
  2000年,拍摄影片《蓝色爱情》,该片讲述的是一个女话剧演员和一名刑警之间忧伤的爱的故事。获得2001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霍建起被影评人划入第五代导演。

霍建起是这样一个导演:提起他的作品《赢家》、《那山那人那狗》、《蓝色爱情》都是影迷们的“至爱”;说起他的艺术功底,圈里的人无不竖起大拇哥;可是要讲讲关于他的故事,几乎无人能道出个子丑寅卯。翻开时下各种报刊杂志,几乎找不到关于他的片言只语,他实在是太低调了。
  霍氏印象记:爱玩“小资”的温柔一派
  第一次见到霍建起,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句成语:“文如其人”。如果把陈凯歌、张艺谋划为“大江东去”式的豪放一族,那么霍建起则属于典型的“小桥流水”式的“柔情主义”。虽然下过乡、插过队,现早已年过不惑,可霍导说起话来挺腼腆,时不时还带点小男生的羞涩之气。
  原先曾对报刊上披露国际大导李安见了漂亮女明星总会不由自主脸红的“内幕”颇为诧异,现在想想,“温柔一派”的导演其实大有人在。
  霍建起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约他见面采访,他答应之后还会在电话那头小心地来上一句“把我儿子带上,行吗?”我与他同属影碟发烧友,可我看碟特别任性,如果片子看了半个钟头,看不出味道,坚决关机。可霍导不,哪怕遇到一个“大闷片”,也要坚持到底,一问,他会这样告诉你:“我总觉得后面肯定会有出彩的地儿吧?还是多等会儿!”
  于是在一个夏日暖洋洋的下午,在北师大一间别致的小屋里,霍建起与我面对面聊了起来:
  ——第一次看你的《那山那人那狗》就很喜欢,我总觉得你描写的湘西风情有几许沈从文小说的味道?
  ——这首先得归功于原作者彭健民这方面,他可能有意识在追求这方面的感觉。拍这片子之前,沈从文的小说我看得不多,片子出来后,大家都说像,我才看了《边城》及有关他的一些作品,是挺能引起别人共鸣的。还有说我这个片子描写的那种父子情像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其实《背影》描写的只是一瞬间的感觉。
  ——你的片子中好像还流露出一种怀旧的情绪?
  ——对,我是在找一种怀旧的感觉,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的一种感受,凡是过去的东西、消失的东西,总是特别好,但你总也抓不回来。你想起18岁,那种青春年华,你会特别怀念,但再也找不回来了,我的电影就要给人一种梦幻的东西。
  ——你应该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吧?
  ——我比较喜欢那种小资情调的玩意儿(笑),我这个人比较重感觉,比如看到窗外树叶变黄,就会莫名产生一种感慨。文学上,我也比较喜欢像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这类作家,他们的作品比较重感觉、感受力,如果说算什么派,就算新感觉派吧!
  霍建起的确小资得很,人家老谋子拍农村片,全是土坯、土坑、土窑子,连“亲密爱人”巩俐在他调教下也成了一个面有风尘、大腹便便的农妇;可霍导却能从贫困中发掘出诗意,落后的湘西在他的镜头渲染下彻底“诗化”了:绿油油的稻田,金黄色的夕阳,牧童的短笛,悠扬的歌声,在乡间小路上行进的父子,构成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有人说他“歪曲”了农村,他还振振有辞:“那里本来就这么美,干嘛非要把它拍得脏兮兮的!”
  ——你片子中用的都是俊男美女,像宁静、邵兵、袁泉,这是不是刻意追求?
  ——我拍戏就希望拍得好看一些,美一些,这样大家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霍建起是个彻头彻尾的唯美派,他曾经说过他要在电影里拥有漂亮的演员,漂亮的颜色,漂亮的音乐;他的影片中净是邵兵、宁静、李亚鹏、袁泉这样的“俊男美女”,连拍摄的外景地,要么是迷人的大连海滨,要么就是美丽的湘西风光,在他字典里就是一个“美”字。
  ——你好像不怎么拍电视剧?
  ——拍那种东西太焦虑、太紧张,都得一天一天赶,做不细,除非想到明天能拿到多少钱,才会心安理得(笑),我还是做自己喜欢的。
  霍建起是属于古书上所说的“敏于行而讷于言”那种人,跟他认识两年了,从没听他口出狂言过,话不多,时不时地对你羞涩一笑,这是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可是在彼此不再联络的日子,他就会悄没声地搞出部非同凡响的片子来,拿上一箩筐奖;再见面时,他还是那样澹定,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再次分别,他肯定“猫”在某个角落,又要蓄势待发了。
  霍氏家谱:夫妻双双把戏导
  有一句歌词写得好: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在霍建起的各种奖章上,同样也深情地镌刻着夫人思芜的名字——从处男作《赢家》开始,所有的作品清一色是“妻编夫导”。
  所以在霍氏人生旅程中,思芜是他生活艺术的双重伴侣。
  电影节中的“夫妻档”还真不少:像冯小刚、徐帆夫妇,古榕、徐松子夫妇,何群、剧雪夫妇,可大都是“夫导妇演”式的明星导演组合,像霍建起、思芜这样“你来编剧我来导”式的合作关系还真不多见。
  也真怪,一谈自己,霍建起就腼腆;可一谈自己的另一半,霍建起就大方起来,“我们家那位”总是不离嘴边,俨然一对老夫老妻。“很多人以为她是职业编剧,其实写作是她的副业,她本人是在机关工作。”
  很难想象在机械、刻板的机关单位会走出一位才女,除了给夫君提供“创作源泉”,思芜还给黄建新等著名导演奉献出了《说出你的秘密》等优秀剧本,同霍建起一样,各种奖也没少拿,莫非也卯着劲向女作家行列扎堆儿?
  “她这点好,写剧本、写小说都是很随意,不是非要写出什么惊天动地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虽说《赢家》为霍建起赢得了金鸡奖、处女作奖等多项殊荣,但从美工“变脸”为导演这头一步着实不易,“美工做得好好的,突然想当导演,别人肯定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你能行吗?记得我第一次去找投资时,对方根本不答应。”“他们理由挺怪的,居然说我不像干导演的,他们觉得导演都应该是大胡子,我白白净净的哪成啊?”
  这个时候,是太太思芜给了他信心和支持。
  也许是跟着夏刚导演做了几回都市电影的美工。霍建起也有了拍都市片的冲动,可是手里没有现成的本子,找别人又碍于面子,只好跟常写小说的太太商量。毕竟是长期拿画笔的,富于想象力,他给自己的“处男作”定了八字方针:英雄、理想、浪漫、激情,在他的启发下,思芜奋笔疾书,一个晚上的功夫,一个轻松、浪漫的都市言情故事就诞生了。“好!”看着妻子一挥而就的本子,霍建起感觉自己已经成了一个“赢家”,之后,一部风格清新、叙事流畅、画面优美的片子便在当年众多国产片中脱颖而出,也使得宁静、邵兵这对影坛新人迅速窜红。
  “很多人觉得我们是在搞夫妻档,其实没这么想过,只是觉得跟别人合作要是有不同意见,面子上不好争,跟自己太太就无所谓了。”难怪跟霍导合作过的演员都说霍导是个好脾气,几乎从不发火,在外人面前,霍导那份腼腆的面具始终是摘不下来的。


 


分享按钮>>霍金铃
>>霍根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