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琰 (159-216年)

    中华崔氏网 2012年10月30日 万家姓


崔琰 (159-216年),字季珪,三国时期曹魏名士。东汉清河郡东武城 (今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人。

崔琰少时朴直木讷,不善言辞,爱好击剑,崇尚武功。23岁时被任为本乡里正。对此,他很感激,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才发奋攻读 《论语》、 《韩诗》等典作。29岁时从经学大师、北海郡人郑玄学习经学。184年,黄巾大起义爆发。不久,徐州黄巾军攻破北海,郑玄罢别诸生,外出避难。崔琰的家在北海西北,由于战乱,归道不通,于是崔琰周游于青、徐、兖、豫诸州之间,四年后方得回乡。回乡以后,崔琰读经习武,抚琴练字。

崔琰学识渊博,相貌出众, “清忠高亮,雅识经远” (《先贤行状》),大将军袁绍对他甚为赏识,辟为幕僚。当时,袁绍占有冀、并、青诸州之地,是各军阀势力中最强大的。但是其军纪不整,士卒横暴,甚至经常干出掘坟挖墓的事情来,士庶百姓深以为恨。崔琰于是向袁绍劝谏说:“苟子说过,士兵平时不加强思想教育,不进行纪律约束,用兵之时,既便是商汤、周武也不能带领士兵取得胜捷。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请大将军整顿军纪,下令各郡县效法文王之仁,体恤民情,掩埋尸骨…… ”(《三国志·魏书》卷十二,下略)袁绍认为崔琰说得很对,任命他为骑都尉。官渡之战前,崔琰屡次劝谏袁绍: “守境述职”,发展生产,稳定内部,不要轻易开战,但袁绍不听劝谏,结果一败涂地。官渡之战后,袁绍病死,其子袁尚、袁谭争权夺位,相互拼杀。两人都极力拉拢崔琰,崔琰称疾固辞,被关进监狱,幸阴夔、陈琳等人从中斡旋,才没有被杀。

205年,曹操攻冀州,破袁氏兄弟,征崔琰为别驾从事。一次,曹操得意洋洋地对崔琰等人说: “冀州真是个大州啊!昨天我查了一下户籍,可得30万兵。”崔琰马上劝谏说:“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冀州因袁氏兄弟相争,黎民百姓暴骨原野,已经是痛苦不堪,未闻明公仁义先行,救民于涂炭,反而首先校计甲兵,这哪里是老百姓所期望的呢?”曹操部下都为崔琰捏一把汗,想不到曹操听后却神情严肃而庄重地向他表示谢罪,诸幕僚宾客 “皆伏失色”。<BR> 206年,曹操征并州,留长子曹丕守邺城,拜崔琰为曹丕之师。曹丕行为不羁,学业荒废,经常易服换车外出田猎。崔琰于是劝谏说: “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此周、孔之格言,二经之明义。殷鉴夏后,诗称不远,子卯不乐,礼以为忌,此又近者之得失,不可不深察也。袁族富强,公子宽放,盘游滋侈,义声不闻,哲人君子,俄有色斯之志,熊罴壮士,堕於吞噬之用,固所以拥徒百万,跨有河朔,无所容足也。今邦国殄瘁,惠康未洽,士女企踵,所思者德。况公亲御戎马,上下劳惨,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内鉴近戒,外扬远节,深惟储副,以身为宝。而猥袭虞旅之贱服,忽驰骛而陵险,志雉兔之小娱,忘社稷之为重,斯诚有识所以恻心也。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於天。”经崔琰劝诫,曹丕方才悔悟。不久,曹操对崔琰说: “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并让崔琰担任东曹掾,掌选官之权。后又迁尚书。
当时,曹操很赏识次子曹植的文才,打算立为太子,但曹丕毕竟是长子,所以心里很矛盾,于是密访诸臣,想听听大臣对此事有何看法。一些大臣不敢直言,崔琰却说: “《春秋》之意,立子以长,曹丕仁孝聪明,应该继承大统。”曹植是崔琰哥哥的女婿,曹操见崔琰如此公正坦诚,赞叹不已,于是升崔琰为中尉 (掌京城治安)。

崔琰辅佐曹操十几年, “委授铨衡,总齐清议,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推方直道,正色於朝。朝廷归高,天下称平。”“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所以 “朝士瞻望,而太祖 (曹操)亦敬惮焉。”建安二十一年 (216年),曹操称魏王,匈奴使者前来求见。曹操认为自己“形陋不足以威远人”,乃让崔琰代之,而自己却 “捉刀立床头”。事后,曹操派人问匈奴使者: “魏王如何?”匈奴使者回答说: “魏王雅量非常,然床头捉刀人,真英雄也。”后来,人们便将代替别人做事称为 “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谓代人作文叫“捉刀代笔”。

曹操加封魏王后,曾经被崔琰推荐为官的杨训上表称赞曹操功德。当时有人讥笑杨训为人虚伪,并说崔琰推荐错了人。崔琰看过杨训的上表后,给杨训写信说:“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崔琰原本是想说那些议论杨训的人不明事理,虽然现在大家都骂杨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来大家会理解的。没想到有人趁机对曹操说,崔琰有不规之心,这封信里透露的分明是 “傲世怨谤”,是对丞相的不满。曹操听后大怒,说道: “民谚说‘生女耳’, ‘耳’不是什么好词, ‘会当有变时’,这分明是出言不逊。”于是将崔琰 “髡刑输徒”,罚之为徒隶,并施以髡刑。
这种处分对于崔琰这样的人来说是很重的。试想,崔琰一表人才,道德高尚,很看重自己的形象和名誉,把他这样一个人的头发剃掉,穿个囚服做苦工,简直就是对他的极大羞辱。但是崔琰表现得却坦然自若,前来拜访他的门客仍然门庭若市,甚至有人用崔琰的名著当灯笼罩,在大街上逛来逛去 (分明是替崔琰鸣不平)。曹操晚年性情猜疑,总希望那些有才干的部下旧将,再忠心虔诚一些,再能服服帖帖地顺从自己,而曹丕、曹植兄弟两个为了争夺储位展开的明争暗斗,又促使曹操狠下心来收拾那些 “刚直”之人。崔琰的一贯表现,使得曹操认定崔琰 “恃旧不虔”、“腹诽心谤”,于是下令赐死,崔琰遂自杀。

崔琰的从弟崔林,少无名望,族人多轻视他,唯独崔琰常说: “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后来,崔林果然位至“鼎辅”,官至司空,封安阳乡侯。崔琰从孙崔谅,以简素称,仕晋为尚书大鸿胪。

作为汉魏重臣,崔琰文武全才、德高望重,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崔琰之死,实在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他的才华,他的相貌,他的威望,都是曹操所忌恨的。陈寿在 《崔琰传》中评价说: “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而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正所谓:清河崔琰,天性坚刚;虬髯虎目,铁石心肠;奸邪辟易,声节显昂;忠于汉主,千古名扬!■文/梁国楹
 


分享按钮>>四度入相---崔胤
>>崔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