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姓史话之四:羊姓文化(二)

    中华羊氏网 2010年4月6日 羊氏史话


(5)联传佳话 谱纪春秋

家族的郡望、堂号、堂联、族规以及谱牒,也是羊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这些内容,我们可进一步了解羊氏文化的独特韵致。
○郡 望
中国著名姓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都形成有本姓族特有的郡望。所谓郡望,是指历史上世居于某郡(郡为古代行政单位)的名门大族,为当地士民所敬重仰望,世人便以他们所居之州郡命名其姓族,谓之郡姓。郡望实际上已演变为某姓氏家族祖居地的标志。
羊氏的郡望共有三处,一处为河上,一处为泰山, 另一处为京兆。河上指黄河流域的山西地区,这里是羊姓的发祥地,故许多姓氏书将此地列为羊姓郡望,如《幼学歌》卷三《姓氏考原》有“河上羊”之说。
泰山郡为羊氏肇兴之地,自汉以后,世代聚居于此,长达千年,故实为羊姓之第一郡望。敦煌石室所藏唐修《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和《姓氏录》所收泰山望族,羊氏皆赫然列于其中。泰山方志中也称羊氏自“太傅羊祜卓卓晋朝,其余封公侯伯者,累代不绝,族姓蕃衍,无出其右”(《新泰县乡土志·人类》)。
两汉间羊族多出仕居于京兆(今陕西长安东), 故亦发展为郡望之一。羊氏堂联有“源自周代,望出长安”之语。
○堂 号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由于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所居庭堂、宅院之名称往往就成为本支族人共同的徽号。堂号不仅书写于本支宅院厅堂、宗祖祠庙、族谱及日常用具之上,且对内对外常以堂号代指本支派,具有浓厚的宗亲色彩和精神纽带作用。
堂号命名或以先世嘉言懿行,或以传统伦理规范,或以戒勉后人之格言箴词,或以祥瑞吉兆,或以名水胜水。不同宗族,各有特色。在众多羊姓堂号中,已知者有“岘山堂”、“松遐堂”、“遗直堂”、“钟爱堂”、“追远堂”等。
岘山堂:襄阳岘山为羊祜遗爱久垂之地,故羊氏后人多以“岘山”为堂号。今人羊牧之《续修常州武进岘山堂羊氏宗谱序》云:“公(羊祜)镇守襄阳,轻裘缓带,绥近怀远,甚得民心。卒后,民感其德,于岘山立碑建祠以祀之,其堂曰岘山堂。自此以后,咸以岘山堂之后为荣。”
种璧堂:此堂号出自一个羊族传说:相传汉代有羊公,名伯雍,施舍茶汤三年,有一人喝了后从怀里掏出一升石子,对羊公说:“你种下这些石子,可以收获美玉,还可以得到漂亮的妻子。”于是羊公就把石子埋于土中,果然长出一盆白玉。邻居徐氏有一女儿容貌甚丽,因为她要讨一双白璧作为彩礼,而无人能聘而尚待字闺中。羊公知道后,便又到种玉之处去挖掘,果真又得到五双白璧。羊公便以此为礼聘娶徐氏,婚后生有十子,皆有俊才,羊公后来也官至宰相。“种璧”遂为羊氏佳话。汉代《武梁祠画像石》第二十三幅有“义浆羊公”图, 即是取自这段故事。
松遐堂:此为江苏淮安羊姓之堂号,取苍松遐岁之意。
遗直堂:此为江苏淮安羊姓之堂号。孔子曾誉羊舌叔向为“古之遗直也”, 堂联取典于此, 并寓继承先人之正直家风之意。
钟爱堂:此为湖南邵阳羊姓之堂号,取家族敦睦之意。
追远堂:此为江苏荆溪羊姓之堂号,取追怀列祖先贤之意。
荥阳堂:据王泉根《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记载,羊氏有荥阳堂号。
○堂 联
与堂号密切相关的家族文化种类是堂联。堂联亦称祠联,主要用于家族祠堂。其内容与该姓氏的历史渊源、家族名人的崇高业绩密切相关。羊氏楹联也是如此。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千年来陵谷变迁,犹想见轻裘缓带;
每一登临,辄一堕泪,三国中英才辈出,讵多让羽扇纶巾。
此联悬于湖北襄阳城南羊侯祠。全联皆用《晋书·羊祜传》中典故,笔触豪宕, 气意浑成。下联“羽扇纶巾”指蜀相名相诸葛亮, 吴将陆抗曾誉羊祜“虽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故祠联以两贤对比作结, 极现叔子之风神。
源出周代 ,
望居长安。
本联出自《中华百家姓秘典》。上下联分言羊姓源出之朝与所居之郡。
六世咸膺相士 ,
一门两任将军。
出处同上书。晋将羊琇以下,六世并为卿相; 其后人羊祉为龙骧将军、羊侃为军师将军, 父子皆仗节钺, 当时推为盛事。
三子皆帝胤 ,
十男尽相卿。
出处同上书。晋代羊献容嫁前赵皇帝刘曜, 生有三子; 汉代羊公, 生有十子, 皆为俊异美材,位至卿相。本联典出于此。
清俭善政光二郡 ,
自撰药方惠万民。
出处同上书。本联分指羊续、羊欣遗事。东汉羊续历官庐江、南阳太守, 清廉爱民; 东晋羊欣撰有药方十卷, 造福世间。
以礼让国称遗直 ,
出言兴邦号伯华。
出处同上书。上联遗直系指春秋大贤羊舌叔向,他以礼治国, 孔子称其为“古之遗直”;下联伯华为叔向之兄, 亦为一代良臣,孔子赞誉其人云:“国有道, 其言足以兴; 国无道, 其默足以容。盖铜鞮伯华之所行。”既卒, 孔子叹曰:“伯华无死, 天下定矣。”

步登春岩里,
更上最远山。
出处同上书。本联出自唐代诗人羊滔《游烂柯山》中诗句, 其后人撷为堂联。
过门哭舅,
客来书裙。
上联系用晋代羊昙恸哭舅氏谢安的故事,下联用王献之为羊欣题书裙幅的轶事。“客来书裙”系化苏轼之诗句:“载酒无人过子云,掩关昼卧客书裙。”
羸马蔽衣, 府君廉俭;
轻裘缓带,儒将风流。
上联用汉代南阳太守羊续清苦自持,衣裳蔽破、车马羸败的掌故;下联用羊祜开府襄阳,缓带轻裘,绥怀江汉的故事。
蜚声八顾,
峻望一时。
上联用东汉羊陟事迹,羊陟为官清正,与郭泰、巴肃等人并称“八顾”,顾者,言能以德行引人也;下联用南朝羊璿之事迹,璿之为谢灵运“四友”之一,常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望重一时。
受姓羊舌而来,大夫刺史德光前,清庙名堂分派显;
济美凤毛之衍,知事举人名裕后,丰功伟业福增荣。

颜似笑春, 宛登泰岱岘山, 往古风流贻未艾,
塘堪漾月,兼透龙门马井,来孙髦士应辰生。
以上两联皆为海南儋州颜塘村羊氏宗祠所悬。前联之大夫、刺史、知事、举人分别指羊舌叔向、羊祜、羊臣举、羊其峻等人。后联为藏头体,颜塘在儋州三都镇,为隋代羊资儿卜居之地,后人视其地为海南羊氏发祥之所。
○字辈谱
所谓字辈谱,是指一代代人按顺序取其中一字作为名字的标记。它单独使用时仅是一个排列序号,合而观之便成为寓意深刻的诗句或箴言。这其中有对先祖功业的缅怀,有对儿孙进取的希冀。字辈谱的意义还在于严格区分本房、本堂或本支的血统传承,故各族皆对此极为重视,精心编订后载入族谱,用作后世子孙命名的依据。后嗣修谱时,有时还加以续写增订。
羊姓字辈谱因支系不同,各有特色。浙江缙云羊姓之字辈谱为:
寿康宁泰,贤良方正,
怡惠谦和,忠顺诚敬,
明永斋肃,慈祥敦懿。
江苏淮安羊氏的承续班字则为:
岘山忠效,珍宝德仁;
敬传开来,永尚文弘;
世青云庆,乾坤泰昌;
路喜同攀,常思中原。
湖南邵阳羊氏的“五房合班班次歌”为:
晋开以直重,衍裔肇山东。
将相勋业建,贤儒学术鸿。
清廉诒泽远,经济启后隆。
继述善承烈,发祥奕叶崇。
至1992年七修族谱时再续增班次歌为:
硕彦锺毓秀,俊杰步裘踪。
燕谋螽斯蔚,厚德育人龙。
江苏武进后村羊姓的行辈共十六字:
大开文明,气象万千。
辉煌绪业,寿考延年。
河南临汝羊姓一支辈份字行为:
云亭令士雨, 少中启长文。
(《百家姓辈份字行》引清宣统二年《羊氏宗谱》)
不同体系的行辈谱,也是窥探各支羊姓文化的一个窗口。
○族规、家训
自古以来,羊姓族人为了维护和保持自己家族的家风、家政,体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风范,极为注重家族教育。最早的羊氏家训文字当推羊祜的《诫子书》:
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年九岁,便诲以《诗》、《书》。然尚犹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吾不如先君远矣!汝等复不如吾。咨度弘伟,恐汝兄弟未之能也;奇异独达,察汝等将无分也。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若言行无信,身受大谤,自入刑论,岂复惜汝?耻及祖考!思乃父言,纂乃父教,各讽诵之。
(《艺文类聚》卷二十三)
这是羊祜写给子女的一封家书,语言真切而朴实,感情蕴于字里行间,历来为人所推许。近年出版的《古今家训新编》、《华夏家书》均收入羊祜此文,并给予较高的评价。
羊氏后人继承家族家训传统,制定了一整套族规家法,包括家祭、家规、家训、家约、家箴、宗规、族规、祠规和遗嘱等。
《武进羊氏宗谱》中共立有“家训”十二则,分别为:敦孝弟、敬尊长、和乡党、饬女妇、务读书、勤本业、崇节俭、急官粮、禁赌博、戒充役、摈浮屠、重坟墓;“宗法”三十则,分别为明宗典、立宗长、崇孝弟、励臣节、宜室家、端蒙养、尊师友、审学业、定生理、睦宗族、慎立嗣、别内外、重婚姻、择门第、恤邻党、旌节烈、设义学、作贤才、奖有功、济煢独、务勤俭、戒赌博、禁游手、息争讼、供赋税、重丧祭、严祭享、谨茔墓、饬祠宇、谒朔望。今选录三则,以见一斑。
务读书
千年阀阅之宗,必是家传黄卷;累代簪缨之胄,无非世守青缃。金张七叶,显贵盈朝;王谢两家,风流满巷。莫不枕经籍史,因而驰誉腾休。顾当极治之时,冠裳济济;何以末流之代,衿佩寥寥。考其世运盛衰,聿惟士风升降。倘若行吟市上,如翁子之负薪;雒诵庭前,类文通之漂麦。庶可守先待后,因之致主泽民。韦氏一经,董生三策。几见博洽多闻之彦,断隔青云;未闻兴贤选俊之朝,概遗白屋。但由寒素以掇科名,慎勿得科名而忘寒素。因文章以悟道德,奚容弃道德而事文章。试思所读何书,所贵不欺其学。
子弟读书,要夙兴夜寐,勤励不息。纵然敏捷天成,亦须刻苦向学。断不可懒惰轻浮,以致青春浪掷。古诗云:“少年轻岁月,不解早谋生;晚岁成无益,低眉向世人。”当时时绎诵,以致勿谖。
睦 宗 族
宗族众矣,原其始,皆祖宗一体所分,祖宗昔日之同胞子孙,今日之同族也。凡我同族尊长者,宜恤卑幼;卑幼者,宜敬尊长。富贵者,当周贫贱;贫贱者,当护富贵。强且众,应扶寡弱;寡且弱,应亲强众。彼此相维,有无相济;患难相顾,情意相孚。此为睦族,此为义宗。若尊凌卑,幼侮长;富欺贫,贫害富。奸诡者,用诈谋以愚朴讷;凶狠者,肆刁恶以暴善良。是通族之豺虎,祖宗之逆贼也,其痛惩之,毋恕。
务 勤 俭
贫富本无定形,惟克勤克俭,则家业自日起而不匮。未有男务耕桑,女工蚕织,而犹然冻馁者。若一奢侈怠惰,仕官犹且立败,况乡民乎?
湖南邵阳羊氏所定“家规”、“家训”分别为“慈孝友爱”与“安分守己”。
四川三台《羊氏族谱》卷一《齐家训规》共列家训十六则,分别为:慈孝、友恭、义顺、尊卑、师友(以上明伦之训)、心志、言行、学问、礼义(以上持己之训)、忠厚、谦恕、姻恤、耕读(以上待人之训)、工商(以上居业之训);家规十七则,分别为:正伦、守礼、庸懒、失教、改过、溺女、惜物(以上兼规内外)、赋役、婚嫁、乱宗、犯山、越葬、野祀、收谱(以上规外)、闺范、内乱、妇职(以上规内)。今各选录一则:
学 问
理散万殊,非学无以取之;学多滋疑,非问无以辨之。粤稽古先圣贤,那个不自勤学好问得来。我辈资质愚鲁,其去古先圣贤远甚,匪独经书子集,所当熟之于口,研之于心,考之于师,质之于友。就如农工商贾,百家技艺,必不惮于学习,耻于下问,乃能精乎技而进乎神。故凡理有不知,事有不能,必当昼而讲贯,夜而习复。询及蒭 荛,询及工瞽,庶闻见多,而心志日加开朗, 智识日加高明, 义理日加扩充。久之,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其为益也,不诚大哉?《书》曰:“惟学逊志务时敏。”又曰:“好问则裕,目用则小。”从此着力,思过半矣。
改 过
人非圣人,不能无过,过而能改,是为无过。脱或轻忽纵恣,过而不知;饰非拒谏,知而不改;畏难苟安,改而不勇。始则无心之失,后则有心遂非,终则罪大罪极,而无底止。过在日用犹小,过则伦纪甚大;过在一日尚轻,过在终身至重。可不畏哉!族之人,猛自警省,其毋忽。
这些族规家训,如果摒除有关宣扬纲常名教、维护等级秩序等糟粕,对于今天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家庭道德教育,仍有一定的资鉴意义。
○谱 牒
谱牒作为一个家族的生命史,记录着这一家族的发展、生息、繁衍、荣衰的全过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通史。
羊氏家族的谱牒编修甚早。由于魏晋以还,门阀制度确立,朝廷选官特重门第,官府为此专设谱局,主持修定百家谱。于是天下修谱之风大盛。以至“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通志·氏族略》)。羊氏作为“当朝第一流门第”(陈爽《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自然对谱牒编修极为重视。当时世间流传有《羊氏谱》和《羊氏家传》。两书均已亡佚,但《谱》有多条文字保留在《世说新语注》中。清代学者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卷七考录云:“《羊氏谱》(卷亡):《世说·言语》篇注羊权仕至尚书左丞,羊孚历太学博士;《文学》篇注羊辅仕至卫军功曹,羊楷仕至尚书郎;《方正》篇注羊绥仕至中书侍郎;《伤逝》篇注羊孚即欣从祖;《赏誉》注羊繇历车骑掾,并引《羊氏谱》。”目前存世最早的羊氏谱牒,为宋代翰林学士汪藻所编《泰山南城羊氏谱》。汪藻著有《世说叙录》两卷,为《世说新语》中二十六个著名家族编修谱系,绍兴八年(1138)刊行于世。《泰山南城羊氏谱》便是其书所编谱系之一。《羊谱》系汪藻根据《世说》和汉隋间十余部正史中泰山羊氏资料编辑而成,全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世系图,绘列自东汉羊续至东晋羊希的共八世三十八名羊氏人物,按行辈、血缘制表列出;第二部分为家谱正文,系羊氏族人的小传;第三部分为附录,系难以考明世系的羊氏别族。此书原印本藏于日本,传世极罕,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王先谦校本《世说新语》,将此书作为附录,影印出版。
除去宋人所编《羊氏谱》,后人编制的六朝羊谱还有清代周嘉猷、民国周明泰二种,分别收入所著《南北史表》与《三国志世系表》。
唐宋以后,民间修谱日趋普遍。浙江缙云羊氏宗谱便创修于南宋时期。至明清两代,羊氏谱牒编修更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些著名谱书。《中国家谱联合目录》著录羊氏谱牒四种。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流散于民间。
此将现存几种较为著名的羊姓谱牒简介于下:
《皿川羊氏宗谱》:浙江缙云皿川羊族谱牒。创修于南宋德祐二年(1276),由羊补之等人纂修,明清两代历经续修。今存版本有:1、嘉庆九年(180)木活字本(存卷二、八),浙江临海县博物馆藏。2、道光二十九年(1849)木活字本,二册(存卷一上、卷四)。羊步蟾等纂。上海图书馆藏。3、同治八年(1869)木活字本,二册(存卷十、十一)。上海图书馆藏。4、光绪二十一年(1895)木活字本,存一册。上海图书馆藏(参见《上海图书馆藏家谱提要》页155)。
《羊氏族谱》:河南汝南县羊族谱牒。创修自明万历间羊可立,至清咸丰九年(1859)羊善育等重修付刊。民国六年(1917)羊善同等复行补修。今河南汝南县志办公室存有此谱。
《羊氏族谱》:湖南邵阳、四川三台羊氏谱牒。创修于清乾隆五年(1740),由邵阳羊氏之第十六世羊明等纂。是谱述邵阳羊氏自魁公徙楚以来世系,兼括迁蜀宗人谱系。全谱分为八卷,卷首有羊国吉、羊国玉、羊国材、羊永儒、羊明诸家序言及《请谱序小引》及《凡例》等;卷一为家训、家规;卷二为冠笄、昏丧诸礼;卷三为姓氏考辨、本姓源流说、簪缨传、班排字等;卷四至卷六为世系图;卷七为家传、艺文;卷八为茔图、坟堂等;卷末为余录、跋等。今原帙藏于四川三台羊族中(故本书征引时均标作三台《羊氏族谱》)。
此谱后屡经续修,题为《羊氏魁公宗谱》,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凡六修。六修本共十四卷, 其篇目为:卷首为任事人名、规训、凡例、本姓源流、簪缨录及旧序, 卷一为家礼编, 卷二为祠堂编, 卷三为祭田编, 卷四为茔墓编, 卷五为列传编, 卷六为行述、墓志编, 卷七为寿序、赞女编, 卷八为族居编, 卷九为古迹编, 卷十为班次编, 卷十一至十四为世系编, 卷末为余庆、余哀录及跋语等。该谱1992年又作续修。今湖南省图书馆藏有民国六年(1917)羊人岳、羊克念等纂之五修活字印本。邵阳羊族藏六修本。
《武进羊氏宗谱》:江苏武进羊族谱牒,共八卷。创修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羊济清,至宣统三年(1911)羊永澂等续修付刊。其篇目有:汪洵、刘邦泰、袁秉亮、羊开第等序;《得姓考》、《谱系略》、《家训》、《宗法》、《荆溪阳湖谱系说》、城区、前村(大羊家村)、后村(小羊家村)三处羊族祠墓、谱系、世系、序状传志及诗文稿等。此谱较为著名,《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书予以著录。原本今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后族人羊宗达自台北联合报社文献馆觅得此书影本,遂携归大陆,于1994年8月集资影印出版。宗达复与武进族人羊牧之续修此谱,题为《续修常州武进岘山堂羊氏宗谱》,1994年出版。今江苏武进县图书馆藏有两谱。
《羊宗史志》:江苏淮安羊族谱牒,共十七卷。创修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羊九魁、羊九鹏等纂。光绪十六年(1890)前后复作续修。1985年族人再度续修付梓。
《蒋翊圃羊氏宗谱》:江苏荆溪羊氏谱牒,共十卷。有追远堂木活字本,排印于清乾隆之后。上海图书馆谱牒中心藏,仅存四、十两卷。
以下将部分羊氏谱牒的序文选录于后,以飨读者。

羊氏宗谱序
予读《春秋左氏传》,见羊舌大夫职以三世佐晋,子孙散逸,而下未尝失乎仕者之爵。汉有南阳太守续,晋有荆州太傅祜,丰功盛烈,史册炳耀,不能不叹息而歆艳也。处之五云皿川羊氏,实为其裔。皿川之先,唐武宗时有讳愔者,自嘉州夹江尉来迁,为始祖,迨今二十有五世,其间跻膴仕、猎华要者,代不乏人。若潭州观察使永德、望江忠训郎补之,我国初原会公,奉旨授义兵万户兼处州路府判,握持赏罚,威名隆盛,蔚然可观。□于文阶武级,后先辉映,为何如哉?今族之彦,曰贤、曰覃,皆育英泮庠,骎骎向用,其接迹而起者,又未涯涘。噫!莫为于前,虽美弗彰;莫继于后,虽盛弗传。羊氏勋业相承,诗书绍续,有自来矣。至于谱牒之作,昭穆尊卑,秩然不紊,隐显始终,确乎有据。自夹江以前,有图无谱,远则略之也;自皿川以后,巅末具备,近者详之也。外则坟茔庵宇之所,仕宦碑刻之文,内而揭祠堂之仪,定居家之例,靡不悉载。斯谱以诒厥后,为子孙者,尚思先世为国为家之显荣,积庆余泽未艾。源之深者,疏之则其流必长;本之固者,培之则末必茂。将见绳绳继继,光前耀后,历千载而不泯,岂非文献之盛欤?予既合欧、苏二家之法以编其世次之概,复书此于卷首,俾羊氏之嗣续者知有所劝焉。故序。
时成化二十二年岁次丙午季夏初,太平儒士谦益叶柱建中撰。
(缙云《皿川羊氏宗谱》卷一)
重修羊氏宗谱序(节选)
谨按羊氏乃周武王子唐叔虞之后,晋羊舌大夫突乃其鼻祖。初以封邑为氏,后乃去而其复字耳。在汉有南阳太守续,清节著闻;在晋有太傅祜,镇襄阳,遗碑堕泪。至唐有侍御史鹗,世居泰山平阳。其第三子讳愔者,以明经擢第,为嘉州夹江尉,因避杨弁乱,入括,始迁居缙云之皿川。其子讳药,中唐乾符进士,官至长沙太守。后又有名永德者,登宋崇宁进士,任徽州通判;有名福者,仕至河东节度使;其继孙补之,知安庆府望江县事。此皆羊氏之先代显达著称昭昭在人耳目者。迨明之末禩,遭土寇之阨,室庐灰烬。数年以来,其贤子若孙,稍稍完聚,复能修坟墓,培桑梓,堂构重新,禾麻遍野,更蒸蒸有起色焉。乃追念先猷,修举谱牒,固知羊氏之兴尚未艾也。夫皿川山水秀异,风气完美,与吾族等;其先世代有显人,既盛而衰,衰而复盛,绵绵延延,蕃衍不止者,亦与吾族相上下。此非其先代有大功德于民,能如是乎?盖吾族系出姚虞,而羊氏乃周武王之后,是知神明世德之裔,发源远而浚流长也。
康熙二十四年,翰林院编修新昌陈捷叙。
(《皿川羊氏宗谱》卷一)
羊氏魁公宗谱序
尝闻《尧典》曰:“克明峻德,以亲九族。”而《周礼》亦有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盖宗族法立,则人知尊祖;知尊祖,则知敬宗;知敬宗,则思重本。此修谱一著所宜急急用心耳。虽然,三代以前谱牒未之有也,自龙门创为世系,其说遂重于天下。原其开肇,详其衍派,分其支系,讲明宗法,而后尊卑有序,亲疏有等,一本之亲,宁至途人相视哉?
粤稽我羊氏,本姬姓也。自成王封弟叔虞于唐,是为唐侯。传位子燮,因南有晋水,改国号曰晋。传至数世,有公族大夫好直,不容于晋,去而之三室之邑。邑人攘羊而遗之,大夫以不义而不受,乃盛于甕,埋垆阴。后攘羊事败,吏至发而视之,头肉尽,而羊舌尚存。吏曰:“君子哉!不与攘羊矣。”晋侯闻曰:“直哉!羊舌子。”遂以羊舌赐姓。羊姓得姓,自大夫昉也。大夫生职,为中军尉佐。职生四子,次子叔向,为上大夫。传至汉末,而续生焉,为南阳太守,清介自持。世长吏二千石,至晋祜九世以清德称。自晋以迄唐宋,代有闻人,载之史册,其名与行,班班可考;其世次,莫得而详焉。大抵羊氏先世,历居晋国太原之地,继迁齐国泰山之壤,北方之士也。间有宦游东南,解任寄寓而已。迨至宋末元初,其时逆憝巨寇蚁聚蜂起,一时贤人君子,挂冠高蹈,惟恐不逮。而羊氏举族避乱,自北而南,散处吴越、豫章、荆楚间。而大江之南之有羊氏,则在元初之时而来也。今我邵陵羊氏,实惟斗魁公由豫章过楚,自衡抵宝,憩息佘田,忽睹山川灵秀,遂有停骖卜居之思。初栖中乡里楼环冲,传三世,宣羹公寻迁万安,宣美公分居佘田,宣善公择里仁风,宣义公仍居本境清水塘,宣羲公亦徙仁风。迄今传世二十,户分为三。星罗棋布,延袤二三十里,岁时伏腊,聚首恒难,仅于州城输将、应试会晤而已。使不及时讲明谱系,将愈分愈远,愈远愈疏,喜不庆,忧不吊,老死而不相往来。仁人孝子之心,能无隐恫乎?昌自少稚读书以来,志欲修谱,谋于族众,彼时田芜赋繁,应者十之一焉。以是遂中止。及壮游长安,道经襄阳,曾停帆登太傅祜公庙,敬礼稽首。随观堕泪碑,叹吁再四。旋里,修谱之念勃然又生。欣在戊午之秋,通族亦欲纂辑,初订于淘金庵,一倡百和,踊跃从事。成于庚申之冬。告竣日,合族欢腾。因思族自羊舌得姓以来,及魁公迁邵而后,其源甚远,其流甚长。今幸少者、长者、耕者、读者,有田园乐,有絃歌声,守宗祖之敝庐,安十亩之闲闲。群切敦伦饬纪,而以宗谱为重,岂非先世之庇,而奕世之休哉!自兹以往,惟冀族之人,父教其子,兄勉其弟,敦孝友,守信义,醇谨以为训,忠厚以为习,淫荡侈泰以为戒。将仁让之风,油然自生;雍睦之气,蔼然而起。一族之内,贫富相恤,患难相扶;虽数百世后,名分不紊,大义犹存。其为裨益,不诚大乎?则斯谱之作,不徒作也。余于此,尤有厚望焉。
清乾隆五年庚申,羊克厚序。
(湖南邵阳《羊氏魁公六修宗谱》卷首)
羊氏族谱序
盖闻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以下残缺数十字)盛朝定鼎以来,族盛丁繁,生于楚者不必囗,于楚者亦如远祖之或山西,或山东,或江西,或楚南,随时递迁,自有脉络贯通之理,后之子孙,而欲命使上下千百年支脉源流,井井条条,了然心目,则家谱之作,乌容缓哉?吉自先王父由楚迁蜀,卜居梓城南,数十来前衍庆螽斯,每岁时会晤,语及家园故事,未尝不抚膺长叹曰:某为某之祖,某为某之宗,某为某之玄若曾,其间子姓之繁,房派之分,班行之辨,尊卑之等,倘非旁探远搜,详订世系,勒为成书,使其疏者复亲,分者复合。不将愈久愈纷,维昭与穆,其不混淆无稽者几希也。岁在己未,族人来楚者,云将有事辑谱。余将信将疑,恐传闻之不实也。迨今仲夏,族弟三一, 侄又毅, 侄孙帝简、配理持其谱引,跋山涉水,前而告曰:吾族清水塘房纯一君毅然自任,不惜步履之艰,不吝著作之勤,更不惮督梓鸠工之烦,用协族人,以成宗牒。因念蜀族子姓,地遥万里,人联一脉,不可遗也,敢以是来请。余不胜欢然称快,如火热中,纠族大会,厥议既成,谨将来川齿录缕晰分明,汇集成稿,命侄奇昇、巨昇赉送就刊。是役也,宁非千载良举,吾族之盛烈乎?况纯一君生长大邦,才识豪迈,囗鸿词卓论,当必斟酌尽善,允为家乘正鹄, 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其谁不聚观赞叹曰:族非谱莫统,谱非囗囗囗囗囗囗囗之用心,不且与谱并垂不朽哉!爰述其忻慰之情、囗本之爱,以为良史一助云尔。
时乾隆五年岁在庚申仲夏月中旬日,十五世裔孙郡庠生国吉启佑氏拜撰。
(四川三台《羊氏族谱》卷首)
羊宗史志序
夫天地化育,而人生万物之首,三才奠例,继续相传之远也。且而点木[水]从源,垂[重]思本末,余始涟东,源养寒林,固敬礼义,耕延岁月,实九[无]经纬之才,鲜有登云之志。光宗耀祖,难妄[忘]难违;寻源问本,常慕常念。由始祖来自周,变[爰]立列国,羊陟汉有[贤],叔子晋宗——名羊祜是也。起居河南洛阳县东安乐乡,世立基址。始祖西洲,字正岐;世祖同班五位,名瀛、江、河、清、海是也。当时洪武开荒,永乐继世,民各分籍派农野,乡井贡税,专务田畴稼穑。余二祖江公仍守旧业,三、四、五公住室杳然。余世祖瀛公而分传江北淮安府安邑东十五里芍药池,起下止一,汛河头二十里余、二里宽阔,插草为标,申报国赋。南上二甲注册粮田二百一十六顷。界方定立,上置池沼,下施家庙,定河中截始而置也。自勤俭成家,半耕半读,传世至于正德丙子,六世祖可立公连登科甲,均尊住[往]食袭[创修]宗谱。檄留遗嘱,示习源流深远,视先英。及至余十四世,志史腐滥[烂]矣,恐散居以寻躁久,防迷道而失宗。余俗性芜才,荒芳[疏]孤陋,仍能追根寻源,重修谱序,追先世之德泽,指续后之启,光前裕后,世以效哉!
时乾隆丁酉,松遐堂追立。
(江苏淮安《羊宗史志》卷首)
羊氏族谱序
夫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源之远者其流自长,根之深者其实自遂,祖德厚者其生自蕃矣。汝南羊氏,肇自典午。都督荆州军事羊叔子,当时岘山堕泪,实得乎民心;今日缓带轻裘,犹脍炙夫人口。中历六朝,亦越三唐,至五代,迄宋元,千三百有余岁,而子孙绳绳,递推递嬗。其所以隶籍山阳者,大抵西晋之世,中原半为胡虏,元帝迁建康,地接淮安。山阳,淮属也。叔子以晋之世臣,扈从罔后,于是子孙家焉。此山阳籍贯所由来与?大明初,洪武迁民,始分支于汝。至于今,又四百余年矣。非所谓祖德厚者生必蕃耶?第子姓兄弟,支分派远,虽有族谱,仅相传钞,未见蓝本。丙辰冬,族众议重修,欲付梓橛,以期久远。善举也!惟我始祖,忠厚传家,诗书启后,越三世,遂发祥于我祖文林郎南溪公。嗣后科第绵延,印绶累若。诚恐别户分门,名重字复,非所以尊祖宗、序昭穆也。爰考世次,详列行辈,无论远宗近联,一望而知巅末焉。此即颜鲁公作家庙碑,老泉修苏氏谱之意也。至祖功宗德,著于国朝;节义文章,传诸闾里;史册俱在,传志昭然。谱中故不必悉载云。是为序。
大清咸丰六年岁次丙辰冬,十三世孙羊善育谨识。
(河南汝南《羊氏族谱》卷首)

羊氏续修宗谱叙
武进羊氏,国初自荆溪分支,世有隐德。八传至岘思先生,讳济清,始入仕籍,以才名见重当时。先生继配汪恭人,即洵族姑也。先生念敬宗收族之义,以谱系为最重。既出荆溪为继别之宗,复析阳湖大村、后村,踵而行之。迨宗祠落成,而续修谱事亦竣。盖距重修时,又逾四十年矣。永澂来乞言,因述其缘起,而为之叙曰:
自古氏族,最重世系,掌于史官。自宗法既废,版籍视为具文,赖有族谱以维系之,世变浸寻,世族或沦为氓庶,记载阙失,附会传疑。族谱之学,欧、苏犹不免遗议,况其下乎?羊氏代有闻人,自迁常以来,潜德未耀。岘思先生奋起衰宗,慨然以承先启后为己任,创修族谱,断自前明,其世系有阙者,虽近在乡分,亦分修以征信。复得谢先生为之撰定义例,俾昭世守。前后七十年,一再增修,其详其慎,贤子孙之善继述又如此。由是合族观感,祠宇告成,昭穆秩然,馨香妥侑,亦犹先生之志也。羊氏子姓不繁,编纂易集,从此继继绳绳,蔚成望族,历久遵循勿替。则兹谱也,将为四方效法,不仅羊氏世德之庆也。故详著其事,以为后来者劝焉。
宣统三年岁次辛亥正月,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礼学馆顾问官同里汪洵拜撰。
(江苏武进《羊氏宗谱》卷首)

《羊氏族谱》凡例(十八则选十)
一、家谱六十年一修,此通例也。吾族开自豫章,豫章诸派谱牒之修,固已盈尺累牍。迨至斗魁公迁楚以来,传世数十,历年数百,而于家乘阙如。虽有抄本,亦非完册。盖世之理乱不一,人之变迁无常,里居星散,不暇讲囗。今际海宇升平,明不揣卑鄙,旁扌廀远搜,用成全书,光之梨枣,非以示创,亦昭能守后囗囗囗,亦犹今之视昔,子子孙孙,循旧例而缵承之囗囗囗囗嚆矢云。
一、姓赐于天子,氏命于诸侯,得姓受氏,支分派别所由来也。乃复严加考辨,详为论说,庶一脉相引。如黄河之水,千支万派,而可以识其归宿之所在;如邓林之木,千枝万叶,而可以得其根本所由系。
一、魁祖以上先世德行文章、事功学问,自周秦以至元明,垂之史册,纪诸经传者,大有人在。而其遗于简篇,囿于见闻者,亦复不少。显焉窃附, 郭李贻讥,妄为删削,世德何存,详其行实,而于世次略之。举其大概,而于节目芟之,或可世守勿替,而免遥遥华胄之哂。
一、排歌之说,创自明祖洪武,至永乐时始遍乡曲。吾族五祖,人异地殊,各自拟之,不但诗歌不同,而字句间亦且雷同参差, 前后迥殊。今将五房原班厘正世代叙次于前,复拟续歌八句于后,五房乃复合而从同,庶读者一目瞭然,而尊卑上下不至混淆无稽。
一、大书特书,义例谨严,春秋笔也,兹集何敢妄附古圣。然书缘义起,亦作者微意所当详也。系首书字,间亦书号,隆称谓也。谨始者慎终,书生亦书卒也。书葬兆何?诏完归也。书山向何?识祭扫也。配氏何以有书?重有室也。子女何以有书?明生生之不息也。六十以上书寿,尊高年也。六十以下讳书,伤早亡也。先娶曰元,续弦曰继,妻书正配,妾书副室,惧衣裳之倒置也。女子既笄乃字,古礼云然。今不古,若有字讳者,则书字讳,无字讳者但书小字,无小字者止书某氏。著实也。男已昏者则书配,未娶者则书聘,未聘者讳之,谨大昏也。女已嫁者则书适,未嫁者书许字,未字者书未字,防逾礼也。此书之正例也。若出母之有子者不书,继母之无子者亦书,重先祀而赓静好也。嫁母有书而卒葬必略,庶母亦书而子女必详,重名节而虞混淆也。旁枝之无传者亦书,惧遗漏也。而其大书不传者何?杜假冒也。徙外必书,出家必书,不殁所自,可以知所归也。继嗣虽书录其名于嗣父之下,仍于生父后注明第几子,出嗣某人。为人后者为之子,而其本不敢忘也。此书之变例也。
一、余族五房嗣裔徙外者不少,而其迁蜀者尤众。兹惟羊塘、竹山、石桥等处兄弟叔侄,先后迁蜀,家于潼川府三台县南乡,室迩人聚,拉其纂集。他如庄屋、下边山、清水塘、柳塘各房族众,徙居异地者,散布无方,无从稽核,故仍大书徙外、徙蜀以别之。
一、表微阐幽,儒者事也。矧祖功宗德,尤当亟为揄扬,以为族人内劝。故自魁公南迁,而后凡有德行可纪、事功可录者,远稽近述、参考互订,次为传赞,楷示后人。即日以蠡测海,以蚊负山,无当高深,而歌功颂德,或可无憾于先人云尔。
一、吾族五祖肇基于中乡里之楼望冲,嗣后或徙万安,或迁仁风,或居本里,各立门户,各安室庐,各居名胜,历世既久,由来已旧,而凡阳基、粮户、古迹,何莫非其也泽之所留遗,乃悉名以存之,数以别之,物以纪之。上承祖先而知创业艰难,下昭子孙而知守成不易。
一、卷分为八,《易》有八卦,时有八节,阴阳五行之理,备全于此。而复首末分为二卷,合为十卷,十者数之终,终而复始,贞下起元,循环不已,生生无穷,莫非易也。
一、卷端冠以小序,广罗故事,以为立言之本,非曰誇多斗靡,徙供异日覆瓿之具,实以事必有所由始,撮其大略,而使一卷义旨,瞭如指掌,直如振衣絜领, 举纲提纲, 而观者称快。
是集草创,为时孔迫,而又妄以彀居管见,独支巨任,固知螾螘朴樕,文词谫陋。然瘁一岁精力,每建一议,务揆情度理,可以质前俟后,此则明之所堪告诸族人者也。
(四川三台《羊氏族谱》卷首)

 


分享按钮>>羊姓史话之五:羊姓名人(一)
>>羊姓史话之四:羊姓文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