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云鸽

    中华靳氏网 2012年11月20日 万家姓


靳云鸽(1875年-1953年),女,绰号张大脚、张老姥子,民国年间的大地主,靳氏“延福堂”的主政人,济宁县八里铺(今济宁市市中区前铺、后铺居委)村人,原籍为邹县城南苗庄,系北洋政府总理靳云鹏之三姐。   张大脚生性泼辣,吃苦耐劳。幼时家贫,为从事体力劳动,她没有像同时代的妇女那样认真地缠足,因而脚板较大。清光绪年间随父母逃荒到济宁.1896年嫁给城东八里铺村的张书太为妻,人送绰号张大脚。婚后生有一女。为延续张家香火,她主动为夫纳妾,生子王钧。30余岁时其丈夫去世。因靳家的男人们都在外做官,她便回到娘家执掌靳氏家政。   

她的大弟弟靳云鹏清末官至四品,后任山东都督,直升至北洋政府国务总理;二弟靳云鹦为河南省长,并当过吴佩孚的副司令。弟弟们的发迹,为靳家弄到不少钱财。张大脚用这些钱财先是在邹县望云村一带为靳家买地12顷,而后采取地滚地、利滚利、贵卖粮贱买地、放租放贷等多种盘剥手段,大肆巧取豪夺土地,在仅30年左右的时间里,即为靳家置地约280顷,大多分布在济宁东部的泅河两岸至邹西一带,并延伸到充州和滕县境内。为经营管理这些土地,她分别在邹县的望云、充州的娄庄、济宁的郑庄和吴家湾建有庄子。   1922年,济宁玉堂股东孙印台三兄弟不和,将坐落在测河北岸郑庄的一处庄园卖给靳家。张大脚遂将该庄园改名为“延福堂”。从此,靳氏庄园的大本营由邹县望云迁至济宁郑庄。该庄园原为一幢官邸。主房三进院落,建有明三暗五大厅,东西各有厢房。大厅后面建有堂楼,上下各五间,东有配房,西有两处跨院:前为书斋,后为闺楼。堂楼后面是花园,东有假山,西有凉亭,小溪荷塘相连,绿树翠竹遍布其间。该庄园买归靳家后,张大脚又扩建了东西两个大院:东为牲畜院,西为粮仓、炊事院。扩建后的整个庄园南北长260米,东西宽270米,占地100多亩。有楼亭房舍400多间;养着骡马200多匹、牛驴160多头,猪羊600多头(只);常年储粮达1200多万斤;有大车400多辆;有长工、佣人200多人,农忙时雇工多达五六百人。   

张大脚的发家,主要是利用两个弟弟的权势抬高自己的身价,使当地官吏都得尊敬她,即害怕她或是让着她,为其大开方便之门。在靳云鹏任山东都督期间,邹县知县因一个雇工挨打而得罪了她,她一直骂到县衙大堂上,迫使这位原来不知其背景的知县辞职走人。接着,靳家一位姓高的亲戚当了邹县知县,这为她的无忌横行和靳家的暴发提供了保障,使靳家一跃成为鲁南地区的暴发大地主,而她则是这个大经营地主之家的实际主政人。   

靳家土地多家业人,为防止被抢被盗,她利用弟弟们送回来的枪支(共有长枪100多支、短枪10多支,还有机枪)组织起十几个人的护卫队,专门为其看家护院。对土匪强盗,她有打也有拉。一方面,她在郑庄村北建起一座土圩子,在望云村建起一座四合楼,角上都设有炮楼,以防备土匪强盗的袭击;另一方面,当微山湖里或峰山上的土匪捎信向她哭穷讨赏时,她也成千元地接济他们,为的是相安无事,或者她认为必要时可以利用他们.   张大脚对雇工的管理非常严厉,动辄训人,骂声不绝于口。她对佃农租户交粮交款的数量及期限规定得十分严格,对不能按期限如数交租者,尤其对于欠租和外出躲债的,轻者让家丁前往逼粮逼款,赶猪牵羊,揭锅封门:重则打人抓人,致其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据史料记载,当年遭其迫害致死的农民达10余人。对凡因天灾人祸或伤病等情况实在无力交租的佃户,只要去当而向其磕头求情,她不但予以减租或免租,甚至还可以周济一点粮食。   

张大脚信奉佛教,每天诵经念佛。为表现其乐善好施,她曾按照其弟靳云鹏的授意,代表靳家出资在邹县城里兴办了一所乡农学校;峰山上的道观等古建筑物,她曾出资修葺过多次,并且每年春天都在峰山上植树造林:为修建济宁城隍庙,她不但捐巨资,还在郑庄专门建窑烧制砖瓦。每逢灾年春荒之际,她都设棚放粥。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延福堂靳”声震鲁南,张大脚几乎成了坐镇济宁、邹县和充州三县的土皇帝,凡三县县长上任,都要首先拜访她,并看她的眼色办事。因此,张大脚更是无法无天,横行乡里.在1946年进行的土地革命斗争中,中共尧山县委决定发动三县农民斗争恶霸地主张大脚,并召开了由两万多人参加的斗争大会。20多名苦主纷纷上台揭发其罪行。张大脚当场被宣布逮捕,尔后被判刑入狱。   

张大脚获释后,回到邹县苗庄,寄住其韩姓四姨家,靠纺线维持生活。新中国成立前夕,她寄住在北京的女儿家,直到1953年病死。她本无名字,因死后刻立墓碑的需要,家人临时为其取名曰:靳云鸽。


分享按钮>>靳云抟
>>靳云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