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氏网新闻】族谱

    中华幸氏网 2013年1月9日 万家姓


有人形容,族谱是传统中国人的命根。
  这话也许有些夸张,但却说明了这么一点,族谱在传统中国社会中有极大的作用。
  其实,谱牒只是记载一个家族或多个同姓家族甚至整个姓氏的史籍。
  谱牒是宗法社会的产物,但即使在现代社会,他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谱牒不是中国人的专利,但是中国人相对其他民族来说,似乎更加看重这种宗族史籍。 

  谱牒是中国人对家谱文献的总称。
  其实,中国的谱牒有好多不同的称呼,通常的称"家谱"、"族谱"、 "宗谱",或单称为 "谱",小一点的只记录某一支系某一家族的又称为"家乘"、"家牒"、"支谱"、"房谱"、"祠谱"、"坟谱",大一些的记录多个子系家族的称"通谱"、"大成谱"、" 统谱"、"世谱"、"集成谱",记载皇室家族的称为"玉牒"。

  此外还有记录众多姓氏的姓氏学书籍如"万姓统谱"、"百家谱"之类,这一类的谱,则不是本书要讨论的范畴。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编修族谱的传统,而且把谱牒提到很高的地位,认为"家族之有谱牒,犹如国家有正史,州县有方志"。因此又有"30年不修谱,是为大不孝"的提法。
  早在远古三皇五帝时代,各个部族就有专人记录本部族传递世系。到夏商周三代时,国家还设有史官,专门记录王室以及各贵族的世系,并汇集成书,如周代的《世本》,就是一部各姓世系总谱。魏晋时期,家族修谱之风盛兴,于是在皇室和贵族世谱之外,又涌现了大批各姓的宗谱和各家族的家谱。此后数千年来,修谱之风在中国长盛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大陆地区修谱的工作一度中断,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有渐渐恢复。

     族谱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目录、谱序、谱例、姓氏源流、先祖考辨、先祖图像、像赞、世系表、恩荣、人物传记、坟墓图、族产、祠堂图、五服图、祭祀图、艺文著述、家规族约、宗族礼仪、契约文书、书院义塾、后跋、领谱字号、杂录等等。当然,各家各种族谱的内容有详有略,并非每种族谱都有上述内容。 


  一般来说,大多数族谱都是依照血缘为纽带,所记载的是同一共同祖先下的一支或数个支系家族的历史。但清代以后,特别是现代的族谱,则多有按地域来编纂的,即以一个地域为限,记载在该地域内所有同属于一姓的众多家族。

     谱牒的体例,古代有所谓苏式谱和欧式谱之别。所谓欧式谱,是由宋代学者欧阳修所创,其体例是先列世系图,然后再列每人的传记。苏式谱是由宋代另一著名学者苏洵所创,其体例则是在世系图下注上人物事迹,每五世一揭。
  现代民间修谱,大多仍用欧式,也有用苏式的,另外还有章节式的新族谱。

  中国人对谱牒非常重视,旧时的家规族约中往往有对族谱保存的有关规定。但相对来说,古代人要比现代人重视谱牒,南方人要比北方人重视谱牒,小姓要比大姓更重视谱牒,海外的华人要比国内的人更重视谱牒。

     中国人的谱牒,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收藏在国内各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但更大的部分收藏在民间,此外也有一部分由海外的图书馆和谱牒研究机构收藏。

 


分享按钮>>【幸氏网新闻】最新发现:中国古今姓氏超过22000个
>>【倪杨氏名人楷模】抗日父亲杨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