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姑娘 认了“中国爸爸” 冀朝铸
- 中华冀氏网 2009年1月18日 冀氏后人
近日,一个名为“走向和平与合作之旅”的展览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这次展览以纪念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30周年,回顾中美关系发展历程为中心内容,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美国尼克松图书馆故居基金会合作举办,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承办,美国读者文摘基金会独家赞助。在11月20日的展览开幕式上,江泽民主席发表了电视录像讲话:“中美都是伟大的国家。中国人民一向对美国人民有着友好的感情。”仿佛是给这段话做注脚,本次展览的承办者之一甘维珍公司的创立者兼首席执行官甘维珍女士(VirginiaKamsky)就亲身经历了这样一段友好的感情。
小姑娘和“老头子”结成忘年交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当时,甘维珍是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在母亲的督促下,她从10岁就开始学习中文。正因为她中文学得不错,才有了后来这段与中国外交官的友谊。这位中国外交官就是有“中国第一翻译”之称的冀朝铸。甘维珍第一次与冀朝铸见面是在1980年,冀朝铸作为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随薄一波副总理访问美国,访问期间,甘维珍作为大通银行行长的中文翻译曾陪同代表团游览纽约曼哈顿。当他们路过东12街时,冀朝铸要求停一下车,甘维珍拒绝了。她说:“不行,这是纽约最糟糕的地方。”冀朝铸说:“但我是在这里长大的,我想看看我的老家。”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就是这次争执,让双方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后的交往中,冀朝铸亲切地称甘维珍为“小姑娘”,甘维珍也不甘示弱,以中文“老头子”相回应。于是,一个20多岁的美国小姑娘与一位50岁的中国外交官结成了忘年交。
“我会听中国爸爸妈妈的话”
早在1979年,甘维珍就作为美国大通银行的代表来到北京,后来一直致力于中美经贸方面的交流。长期在中国生活,甘维珍与冀朝铸一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甘维珍说,冀氏夫妇是我的中国爸爸妈妈。我经常不听我父母的话,但我会听中国爸爸妈妈的话。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甘维珍结婚后一直没生小孩,冀朝铸和夫人一直以中国的传统道德劝说她要做一个母亲。甘维珍在坚持了多年以后,终于接受了两位老人的观点,45岁时在中国怀孕后在美国生下了一个可爱的男孩。
甘维珍也影响着这个中国家庭。她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常和两个中国弟弟说起母校的生活,结果冀朝铸的小儿子冀小斌便以美国姐姐为榜样,考上了普林斯顿大学。1991年冀朝铸到联合国任副秘书长,由于联合国官员是国际职员,不同于国内派赴美国的外交官,冀朝铸需要自己在纽约找房安家。初来乍到,应甘维珍主动邀请,冀朝铸夫妇就住在她家里,同时四处找房子。几个月后,终于在甘维珍的帮助下找到了合适的房子。一个中国外交官当了联合国副秘书长后住在一个美国人家里,这在当时也算是件稀奇的事情。就连美国国务院都给甘维珍打过电话询问此事。
美国尚且如此,在中国更是让人“另眼相看”。1996年,冀朝铸从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职位上退了下来,回国后突然得了场急病,住进了301医院。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冀朝铸的夫人像通知自己的孩子一样,把冀朝铸的病情告诉了在北京正准备回美国的甘维珍。甘维珍听到消息后,当晚就退掉机票并赶到医院探望。301医院是解放军总医院,高干病房不允许外国人探视。甘维珍戴上墨镜,想混进病房,没想到还是被解放军战士拦在了冀朝铸的病房外。在甘维珍的恳求下,院方领导同意他们在病房外见面。护士把冀朝铸的病床连同输液瓶架一起推到门口,总算让甘维珍看到了自己的中国爸爸。
与“开”字有缘
1980年,甘维珍在北京成立了甘维珍公司的北京代表处,是当时最早在中国设办事机构的美国公司之一。甘维珍的名片上印着一个“开”字,她解释说,这是取自公司名字“KamskyAssociatesInc”每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即“KAI”,按汉语拼音拼出的汉字就是“开”。“开”有开放和发展之意,甘维珍说自己1979年来北京,正好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这个“开”字很有缘。其实,她和冀朝铸一家的友谊又何尝不与“开”字有关?中美两国人民的交往,自然不是始于中美建交,但中美建交确是“开放”和“发展”了两国人民的交往和友谊。冀朝铸说:“中美两国是两个伟大的国家,我们两国一开始是有所冲突,后来两国领导人都很明确地提到,这样冲突下去不是办法,一定要和好。现在大家都认识到,我们的共同利益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我有信心,两个国家的这种友好会继续下去。”
《环球时报》 2002年12月3日
分享按钮>>【冀氏名人】 冀朝鑄 不可或缺的回憶
>>山东邹城山河广告公司赞助中华殷氏网新闻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