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河间府献县戈氏八次修谱的时间及主编情况说明

    中华戈氏网 2012年11月12日 献县戈氏族谱


一修:1761年。
我家谱首创于1679年(清康熙十七年)当时育仲公手编一卷,1736年(乾隆元年)芥舟公加以整修未脱稿,至1761年(清乾隆二十五年)芥舟公修整脱稿,并付梓,这应算是第一届修谱,即所谓庚辰。

二修:1870年。
1860年亦岩公以庚辰谱为基础又手辑一卷,拟送长子县付梓未果,至1870年亦岩公芳山公又共同编修,脱稿后手抄分存各支,这算为第二届修谱。

三修:1883年。
1883年又经云程公续修至1904年再经星阶公续修脱稿后亦为手抄本,这是第三届修谱。

四修:1923年。
至1923年又经祉堂公敬修公补修仍为手抄本,这是第四届修谱,

五修:1932年。
1932年经治卿公子佩公续修付诸铅印,这是第五届修谱。
溯自育仲公编谱以来,至今共有224年,期间具有一定规模之修谱为五次。即前述之五届。另外小规模之补谱或修成后未经印刷及手抄本者四次,合计共为九次,平均约二十五年补修一次,中国古代以三十年为一世,

六修:1963年.
我们这次修谱距1932年为三十有一年。
以上摘自1963年新春正月衍棣公撰之《第六届续修族谱序言》

七修:1983年。
当时议选了衍棣、繁木、繁臣、繁江办理续谱之事,登记好了送道院衍棣家或繁树家中,由衍棣、衍琪、衍桂、繁栗、繁柏、繁璋、繁玉、繁忠、繁田、兆槐、兆兰、启凤、启龙、兆财、锡璜、衍峤、衍春等进行整理,二十余天整理了大概,因为当时没有找到印刷的地方,又到了农忙的季节就搁下了。隔了年余到八三年六月间,衍棣史因病逝世,我族失去了一位有才学、续谱有经验的人,合族人无不为之落泪,至十一月繁木、繁栋、繁臣、繁江又搡办继续整理,由衍桂、繁栗、繁柏三人会集在道院衍训家中重新整理,准备铅印。
繁木、繁臣、繁栋、繁江走遍了各大城市与村镇无一印刷厂能担此任者,又经众族人商议,只能油印,由繁江、繁穆到沧州买纸张钢板印油腊纸等,各村族人有书写能力的人,齐集到前道院衍训家开始刻板油印。
这次续谱得力的人是繁栗、繁柏,衍训、兆雨对于族人的生活照顾得非常周到,刻腊板的人有繁璋、繁玉、繁领、繁忠、繁穆、繁生、兆良、兆丰、兆青、兆生等。
一九八三年裔孙衍桂、繁栗、繁柏谨志
摘自1983年《第七届续谱叙言》

八修:1997年。
我族自大禹年间(公元前2205年至2198年),用国为姓发展到今天,已有四千多年历史。
据谱书记载,附会南谱其说,我族这繁衍,可上溯于80多世,但年代太久难以追叙。自明朝正德与嘉靖之间(公元1521至1522年)我始祖阳泉公因祖业善司天文之业,弱冠之年孓然一身,由苏州吴县来北京立业为家,传至四世正值明末清初,由于族人多在明朝取得功名,满清进京后恐遭涂炭,1644年由四世祖绪吾公诸兄弟五人迁居献县丰尔庄(今河间市管辖),俗称我当地居民多数是燕王扫北(朱棣与朱允汶拉锯战争公元1403年)之后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居而来的说法,我族不能苟同。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由芥舟公第一次续修族谱自成北谱,尊阳泉公为始祖第一世。
自四世祖五兄弟迁居丰尔庄后,因仕宦、经商迁居府城或其它原因迁居邻村的多达十几个居住点,近代又因战乱、饥荒或工作需要迁居各省市的我同宗族人,也逐渐增多。世代繁衍,若无谱维系,支派不能考,爷孙不能分,族人见面行同路人,诟啐相加还不知是一爷之孙,所以,代代修谱是非常重要的。
我来河间教育局之后,河间市里的兆煊哥首先找到了我,谈及重印族谱之事,我便积极与欢留村热心此事的繁江叔联系,很快得到了积极响应。
九七年十一月十五晶,各村族人聚首前道院村繁棠叔家,共商续谱事宜,众推繁江叔为本届续谱负责人,下设编修、通校、外调、印刷后勤等部门,参加人员有衍亮爷,有繁棠、繁玉、繁琪、繁敬、繁庆、繁柏、繁华、繁温、繁春、繁标、繁周、繁信、繁金等叔伯,有兆煊、兆举、兆辉、兆雨、兆兰、兆才、兆柱、兆明、兆贵、兆树、兆丰、兆青等兄弟,有启林、启武二位侄子共30人。
——一九九七年裔孙兆君谨书
摘自《第八届戈氏族谱序言》

 

 

 


分享按钮>>广东普宁房氏宗亲会换届成功,首募基金112.5万元
>>辽宁中梁天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庞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