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家“圈儿茶”待客——————

    中华寇氏网 2008年12月20日 扣子


当时听到的内容都记不起来了,但惟独这“圈儿茶”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不由得使我暗暗感叹起细节的力量来。

  宋朝寇准的传世文集叫做《寇莱公集》,因为他生前曾被宋朝皇帝封为“莱国公”。被封莱国公应该是在他60岁左右的时候,但是,在以青年寇准为主人公的西河大鼓《调寇》里,却提到奉旨宣调寇准进京的太监崔进忠站在霞口县衙门口大喊:“七品的县令寇莱公听令啊!东京汴梁来了奉旨的钦差,离城五里之遥打下了公馆,叫你出去接钦差去呢!”既是小小县令,却又被称为寇莱公,这事儿虽不如关公战秦琼般时空错乱得厉害,可还是有点别扭。

  人称艳奶奶的老艺术家艳桂荣在那段西河大鼓里把县令寇准说成一个两袖清风、做官赔钱的主儿,中两榜进士之后窝在山西霞口县做了十几年的县令,差点没把自己赔进去———官服上补丁摞补丁,再破了就用线把破洞揪起来扎上;乌纱帽的帽翅儿没了,只顶着帽盔;屋里的长条凳只有一头有腿儿,另一头被他插在墙里将就着;三班六房的衙役们发不起饷全给辞退了,大头儿去卖瓜子儿,二头儿在衙门口拾粪,有事儿升堂了才来县衙客串一下;家中没有茶叶,书童寇安无奈只好找了个日晒雨淋成黑褐色的破草帽揉碎扔进茶壶里。钦差喝了觉得不对味儿,问书童是什么茶,书童信口答道:“嗯,圈儿茶……”

  第一次听到这段录音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圈儿茶”我一定在哪儿听说过。片刻之后恍然,是殷文硕的相声《官场斗》里。当然,说的不是寇准招待钦差,而是刘墉招待和珅和几位王爷的事儿———目前能找到的刘宝瑞的《金殿斗智》录音里有这一段,但却并无“圈儿茶”这个细节。

  我听殷文硕的《官场斗》应该是10岁左右,当时听到的内容都记不起来了,但惟独这“圈儿茶”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不由得使我暗暗感叹起细节的力量来。

  台湾的小说家张大春写了一本好玩的书叫《小说稗类》,提到他曾看过一部电视剧,说的什么完全记不起来了,但他却清楚地记得里边演到一个男人颓唐地走在路上,粗黑的眼镜腿突然无缘无故地断裂开来。在我看来,这个“圈儿茶”就是这样一个让我无意间就能记住,并且能在多年后想起的细节。同样,那段《调寇》的故事情节其实也不出奇,但我相信仅凭那些有趣的细节我也会记住它。有本书叫《细节决定成败》,我觉得,在那些无关成败的事情上,细节的力量也是巨大的,比如一切艺术。

  顺便说一下,据我所知,历史上的寇准娶了皇后的妹妹,大小也算个皇亲。司马光的《训俭示康》里说“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所以就算年轻时,他家怕也不会穷到用“圈儿茶”待客。既然是俭是奢这样大是大非的问题都无定论,称青年寇准一声寇莱公,似乎也无关紧要了。


分享按钮>>为民请命的北宋宰相寇准究竟是怎么死的
>>中华喻氏族史研究会--重庆市修谱大会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