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氏第二章第一节——芈姓的来源

    中华敖氏网 2009年6月19日 敖乃彬


查一、芈[芈、哶,读音作mǐ(ㄇㄧˇ),古音读作miē(ㄇㄧㄝ)]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轩辕氏,出自上古黄帝第八世孙季连之后,属于以图腾崇拜为姓。
  据史籍《史记·十·楚世家》的记载:吴回和兄弟祝融乃传说中的火神,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之妹女嬇(kui 4)生了六个儿子,其中六子季连为芈姓,他是黄帝的第八代孙,乃芈姓祖先。“陆终的六子,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记其氏。”
  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也记载:“芈氏,楚姓也,陆终之子季连之后也。”
  按上所说,楚国之祖季连系陆终第六子,陆终系吴回之子,吴回系老童(卷章)第二子,老童系称之子,称系颛顼(高阳)第三子,颛顼系昌意之子,昌意系黄帝第二子。
  但在史籍《国语·郑语》中则记载:“祝融之后有八姓。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蛮芈蛮矣,唯荆实有昭德,若周衰,其必兴也。”阐述了芈姓季连部从蛮俗,建立了荆国。
  楚之先祖从帝喾起,均居火正称祝融,至夏王朝时期为重要成员或盟国。后商国人兴起而代夏,楚之先祖在此夏、商交替之际,分崩离析,出现了祝融六姓或八姓的四处流落的局面。芈姓季连部,就在这一背景下离开故地新郑一带,辗转至丹淅、荆山的汉水流域一带。
  季连为芈姓,这在陆终之前是不见记载的。据史籍《帝王世纪》记载:“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姬姓也。”可见颛顼一系均为姬姓。但自祝融陆终之后,在史籍《史记·楚世家》中记有六姓,而在《国语·郑语》则记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这从人类的演进过程看,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陆终之后六姓或八姓,就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季连是祝融之后,当姬姓;芈姓,又当从母姓,标志着一个新的氏族的出现。据史籍《史记·楚世家》索隐:“芈,羊声也。”在典籍《说文解字》中解释芈为,“羊鸣也。从羊,象声气上出。与牟同意。绵婢切。”即古音读作miē(ㄇㄧㄝ)。
  芈姓的图腾是羊,羊即羌,在典籍《说文解字》中注释:“羌,西戎,羊种也……西方羌从羊。”可见,季连的母亲来自西方羌部落集团。据史籍《世本》的记载:“陆终娶鬼方氏妹,曰女嬇。”而根据史籍《后汉书·西羌传》、《世本》宋衷注等的考定,鬼方即西方之羌。在《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标明,羌方与西羌的地理位置是一致的。
  商朝时期高宗(武丁)武功显赫,在《周易·既济》记称其“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在史籍《后汉书·西羌传》中亦谓“至于武丁,征西戎鬼方,三年乃克”,这在商朝时期的《新获卜辞》中还有“伐芈”的记载。可见,芈即鬼方,即西方羌中的一支。
  黄帝部落源自西北,历来与西羌通婚,至祝融陆终仍娶鬼方氏之妹,其后并以母姓为姓,既说明季连其时仍带有母权制的遗风,又进一步证实了楚族源自黄帝族系,与西方之羌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和经济、文化联系。季连姓芈,举族南徙后又从蛮俗,故而后来的华夏族视之为“楚蛮”、“蛮荆”,楚人亦毫不隐晦地自称为“蛮夷”,也就不难理解的了。
  至战国晚期,在秦国灭楚国之后,芈姓读音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宋仁宗宝元二年丁度等人重新纂修的韵书典籍《集韵》中记注:“芈姓,诸楚所出。芈,羊声也。母婢切,音弭。”即读音转为mǐ(ㄇㄧˇ)。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认为“楚本蛮夷,亦即淮夷”。淮夷即楚人,即蛮荆……淮徐荆舒每连言,必系同族,且为殷之同盟。后来在《殷周青铜器铭文考释》、《金文丛考》等书中,又明确认定楚人即“熊盈族”。
  季连部南徙楚地后,与土著蛮民相融合,铸成了楚族中亦夏亦夷亦蛮、非夏非夷非蛮的独特性格与印记。所以,整个楚族是多元而统一的民族,恰似中华民族的缩影。这种历史现象,表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现象。
  本书按:
  芈姓,为“荆楚十八姓”之祖,即:
  伍氏:安定郡。系出芈姓。楚公族有伍氏。
  屈氏:临淮群。系出芈姓。楚武王子瑕封于屈,后以为氏。楚有屈原,又有屈突,复姓。
  项氏:辽西郡。系出芈姓。楚公子燕,封项城,姓项氏,又姬姓。齐桓公灭项,子孙以国为氏。
  蓝氏:汝南郡。系出芈姓。楚公子亹封于蓝,谓之蓝尹,后以邑为氏。
  麻氏:上谷郡。系出熊姓。楚公族熊婴奔齐,更姓麻氏。
  钟氏:颍川郡。系出芈氏。楚公族钟建封于钟吾,其后为钟吾氏,或为钟氏。
  左氏:济阳郡。系出有熊氏。鬻熊之后倚相,为楚威王左史,后为有左氏。
  靳氏:西河郡。系出芈姓。楚公族大夫靳尚之后。
  景氏:晋阳郡。系出芈姓。楚公族斗、蒍 、 苏、昭、屈、庄、景,皆芈姓之后。
  鄂氏:武昌郡。系出姬姓(芈姓)。晋侯光居于鄂,号鄂后。子孙以为氏。又楚子熊红僭称鄂主,后为鄂氏。
  卓氏:西河郡。系出芈姓。楚威王子公子卓后。
  能氏:太原郡。系出熊姓。熊绎子挚封于夔,支子别姓能氏。
  庄氏:天水郡。系出芊姓。楚庄王之裔,以谥为氏。
  慎(真)氏。天水郡。系出芈姓。白以胜之后,封于慎,为慎氏。
  敖氏:谯郡。颛顼师大敖之后。又系出芈姓。楚国之君,凡被废弑不成君者曰敖。
  荆氏:广陵郡。系出芈姓。
  红氏:平昌郡。系出熊氏。楚子熊渠长子红为鄂王,其支子以父字为氏。
  上官氏:天水郡。系出芈姓。楚公族大夫上官子兰之后。
  “荆楚十八姓”之后衍生的姓氏有:
  单姓一百四十三:
  楚氏、熊氏、附氏、穴氏、鬻氏、粥氏、斗氏、郢氏、逞氏、叙氏、序氏、祖氏、成氏、启氏、囊氏、贲氏、善氏、逯氏、禄氏、县氏、逮氏、审氏、侧氏、庇氏、次氏、连氏、莫氏、仵氏、昭氏、由氏、到氏、声氏、晏氏、即氏、闱氏、尹氏、后氏、竟氏、秉氏、宜氏、绎氏、酒氏、枝氏、乘氏、保氏、春氏、钧氏、阳氏、甲氏、环氏、卯氏、武氏、霜氏、蜎氏、皋氏、举氏、举氏、雪氏、紃氏、穿氏、称氏、仆氏、贵氏、侣氏、严氏、征氏、庾氏、奋氏、贺氏、列氏、监氏、减氏、韵氏、卒氏、度氏、翠氏、班氏、陈氏、张氏、李氏、冯氏、屈氏、阎氏、瓦氏、堂氏、棠氏、蒍氏、薳氏、蕲氏、卷氏、圈氏、柘氏、拳氏、养氏、包氏、淑氏、苗氏、苟氏、穰氏、蒙氏、荡氏、白氏、涡氏、淖氏、匡氏、赀氏、訾氏、棘氏、枣氏、龙氏、俞氏、园氏、艾氏、鑢氏、聂氏、蔓氏、万氏、万氏、利氏、鄀氏、主氏、康氏、郴氏、潘氏、孙氏、沈氏、半氏、罗氏、理氏、叶氏、骆氏、初氏、越氏、勾氏(句氏)、卿氏、王氏、麇氏、贠氏(员氏)、兰氏、米氏、何氏、坛氏、喻氏、窦氏、刘氏。
  复姓一百一十二:
  斗斲氏、斗斲耆氏、斗斲乳氏、斗斲谷氏、斗斲强氏、斗斲缗氏、斗斲文氏、斗斲班氏、斗斲比氏、围龟氏、弥牟氏、若敖氏、叔敖氏、堵敖氏、郏敖氏、越椒氏、罢敌氏、三闾氏、五相氏、五参氏、诸将氏、太宰氏、公建氏、良臣氏、左尹氏、右尹氏、申叔氏、申公氏、楚季氏、楚宗氏、巫臣氏、列宗氏、子南氏、子期氏、子庚氏、子西氏、子建氏、子午氏、子重氏、子季氏、子承氏、子千氏、子仪氏、子木氏、尹干氏、无钩氏、无圉氏、无宇氏、无庸氏、余推氏、涉其氏、庆父氏、襄老氏、王孙氏、成王氏、黑肱氏、舒坚氏、来缎氏、沉纤氏、邑由氏、利孙氏、白男氏、吉白氏、屈南氏、耆门氏、市南氏、伍参氏、婴齐氏、弃疾氏、枝如氏、伯比氏、师祁氏、熊率氏、熊相氏、倚相氏、辛廖氏、接舆氏、季融氏、仲雄氏、大心氏、蓝尹氏、厩尹氏、箴尹氏、乐尹氏、芋尹氏、陵尹氏、权尹氏、莠尹氏、清尹氏、郊尹氏、工尹氏、连尹氏、嚣尹氏、包申氏、邓陵氏、卜梁氏、鲁阳氏、栎阳氏、苞丘氏、吴丘氏、何丘氏(荷丘氏)、轩丘氏、商密氏、愈豆氏、英贤氏、武安氏、期思氏、田公氏、白公氏、泾阳氏、叶阳氏。
  查二、羋(音mǐ)姓,陆—芈:季连之姓,为"祝融八姓"之一.楚国的王室就这个姓.王室嫡系衍生出"熊氏",后又衍生出"楚氏".楚庄王死后,后代就以他的谥为氏,衍生出“庄氏”,而庄氏后来因为避讳,衍生出“严氏”。楚武王的一个儿子芈瑕,被封在"屈"这个地方,衍生出"屈氏".“景氏”“昭氏”“米氏”“敖氏”“郴氏”“白氏”“班氏”“伍氏”“上官氏”等,也都是从芈姓衍生出来。
春秋時期楚國的祖先的族姓。羋姓後來形成了很多其他的姓氏:
米姓,北宋畫家米芾考證,米姓起源於楚國。本姓羋,後改為同音字米。
熊氏,商末鬻熊之後,楚國公族以羋為姓,國君以熊為氏。
景氏,出自春秋時期的楚國公族,是由楚大夫景差而來的姓氏。
昭氏,羋姓,楚公族也,以族為氏。《楚辭》雲:昭、屈、景,楚之三族也。
伍氏,羋姓,楚大夫伍參之後。
能氏,楚熊摯之後,避難改為能氏。
鬻氏,羋姓,楚鬻熊之子鬻拳之後。
班氏,羋姓,楚若敖生斗伯比,伯比生令尹子文,為虎所乳,謂虎有斑紋,因以為氏。
翠氏,羋姓,楚將景翠之後。
苗氏,源出於羋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
成氏,羋姓,春秋時期,楚國君的兒子字成虎,他的後世子孫取其「成」字為姓,亦稱成氏。
建氏,羋姓,楚太子建之後。
查氏,楚國有公族大夫封邑在查,其後代子孫稱查氏。
荊氏,源出於羋姓。西周初年,楚國先君熊繹被封在荊山一帶,國號為荊,直到春秋初期才改為楚國。楚文王以前的荊君,有庶齣子孫以國號為姓,稱荊氏。
莊氏,春秋時楚國羋侶,死後諡號為「莊」,他的後世子孫以其諡號為姓。
屈氏,羋姓,楚公族。是以封地命名的姓氏,春秋時楚武王的兒子瑕任楚國莫敖,被封在屈邑。
楚姓,公元前223年,楚國被秦國所滅。楚國的公族後代就以國名為姓。
潘氏,春秋時楚國占領潘國,封為邑,子孫以潘為姓,即羋姓潘氏。羋讀音mǐ,是羊叫聲的意思。《潘岳家譜》載楚國公子商臣之師潘崇為羋姓潘氏之始祖,今潘氏人群主要由羋姓潘氏組成。《通志·氏族略三》 :「潘氏,羋姓,楚之公族,以字為氏。潘崇之先,未詳其始,或言畢公高之子季孫食采於潘,謬矣。潘岳家風詩自可見。晉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漢有潘瑾,後漢有潘勉。」
敖氏,春秋時楚國國君因為被廢而沒有諡號的,改稱作「敖」,其後人以敖為氏。


分享按钮>>【安姓氏家谱源流】福建厦门宗亲安丽寻祖    
>>【安姓氏家谱源流】山东省新太市宫里镇安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