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13名孩子溺水失踪 两江九大水域易溺水

    中华敖氏网 2009年7月8日 重庆商报


放假后的学生在江中游泳戏水

九大易溺水水域 商报图形

朝天门水上派出所的执勤民警劝阻学生不要到两江汇合处游泳

暑假已经来临,孩子们喜欢选择下江游泳来消暑避夏。昨日记者获悉,仅6月,主城就发生约13起孩子溺水失踪事件,而且这些事件大多出现在6月下旬放暑假后。对此,市水警总队表示,全市有9大危险水域,溺水孩子的年龄大多为10岁至15岁,时间多集中在下午1点至傍晚8点,加强对学生下水游泳的监管和教育已迫在眉睫。 

13岁小学生下水失踪

昨日,市民胡琼仍深陷悲痛中。胡琼说,儿子今年才13岁,是新工小学五年级学生。上月18日下午4点左右,儿子和两名同班同学外出玩耍,他们路过大渡口新港码头,一时兴起结伴下江耍水。胡琼的儿子不幸溺水,报警后用渔船打捞,一直未打捞成功。昨日,大渡口水上派出所表示,目前仍没失踪学生的消息。

5岁留守女童溺死水塘

昨日,5岁女童甜甜(化名)溺死在涪陵松平村一水塘中。据了解,甜甜父母均在外打工。幼儿园放假后,甜甜从涪陵城区来到乡下外婆家过暑假。昨日中午,外婆午睡前将家中房门全部锁上,防止甜甜到处乱跑,不料醒来后发现孙女竟不在屋内。家人四处寻找,最终在屋外水塘边找到已经溺亡的甜甜。当地人说:“一个月以来,这是村里第二个孩子被淹死。”

朝天门15天内3孩子溺水

“在6月下旬以来近15天时间里,朝天门两江交汇处就有3名孩子溺水!”昨日,朝天门水上派出所介绍,从6月20日开始,短短15天,朝天门水上派出所就接到3次家长报警,称孩子下江游泳后再没有起来。这3名溺水的孩子,除一人尸体被找到外,另外两人仍下落不明,“看到家长呆坐在岸边,痴痴地望着江面不愿离开,我们也很揪心。”

水流湍急礁石险恶 九大水域易溺水

暑假是孩子溺水事故的高发时段。据统计,仅今年6月一个月时间,我市主城范围发生约13起孩子溺水失踪事件,平均两天半就有一起。

溺水孩子多为10~15岁男生

市水警总队民警说,每年因孩子下江游泳导致溺水失踪的事件很多,他们调查发现,这些溺水孩子的年龄大多集中在10~15岁。孩子们下江游泳时一般四五人一起,且大多是男孩。

民警解释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贪玩、存侥幸和叛逆的心理,使他们不顾危险而下江游泳。而在江中嬉戏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突发状况,这些孩子的自救手段和应急心理却明显不足。“一些水性好的大人都容易出现危险,何况孩子。”

溺水事件集中在13~20时

“每天下午1点至傍晚8点,是孩子们集中下江游泳的时段。”民警说,上午做了暑假作业后,下午这个时段的孩子们很空闲,再加上大人们都在上班,伙伴相约使孩子走出家门,最终,他们来到江边游泳。而溺水失踪事件,也多发生在这一时段。

急流礁石回水引发溺水事故

水流湍急、江底不断变化的礁石和肉眼无法查看的回水,是造成溺水失踪的主要原因。全市长江、嘉陵江有9大水域最易发生溺水事故,这9大水域分别是:朝天门两江交汇处、嘉陵江磁器口-沙滨路、九渡口龙凤寺-大件码头、野猫溪-弹子石、长江南滨路-海棠溪、汉渝路-中渡口、珊瑚坝-储奇门码头沿线、大溪沟嘉滨路边、北滨路。

安全举措

水警沿江巡逻劝阻市民下水

市水警总队民警说,为了提醒市民,他们早在3月中旬就制作了70块写有“珍惜生命,注意安全,不要游泳戏水”的警示牌。这些警示牌分别放置在朝天门、南纪门、南滨路等长江、嘉陵江九大危险水域,以此提醒市民切勿下江游泳。

市水警总队民警说,今年暑假放假前,朝天门等水上派出所民警走进校园,向同学们宣传下江游泳的危险。同时,这段时间他们还加强了对沿江的巡逻宣传和规劝。“除了社会的努力,家庭自身的教育也不可或缺。”民警表示,在此他们想提醒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同时,应尽量让孩子到正规的游泳场所游泳。

新闻回放

去年暑期41起学生溺水

全市中小学生暑假已经开始,昨日,市120称,暑期一直是中小学生意外事故的多发时期,尤其是溺水死亡事件。据市120不完全统计,去年7、8月份,中小学生发生各种意外造成伤亡的案例近百起,包括溺水、车祸、坠伤、烧烫伤等。其中溺水排名第一,发生41起事故死亡十多人。

市水警总队介绍,每年4月底到9月底,是接到市民因私自下江游泳溺水报警最多的时候。而据唐家沱水上派出所统计,去年6月,朝阳河打捞队在长江唐家沱段的回水沱,捞起了约200具浮尸,其中大多数死者是学生。

安全提示

意外伤害事故可有效预防

昨日,教委分管安全稳定工作的蒋主任认为,孩子暑期意外伤害事故尤其是溺亡事故增加,应努力加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联动作用,只有每一方都不缺位,孩子的安全工作才能真正落实下去。

市120提醒,意外伤害虽然不能完全避免,却是可以有效预防的。家长应该把生活中相关的安全知识教给子女,如教孩子不要翻阳台;正确使用燃气、微波炉;教孩子认识斑马线、红绿灯和判断车速车向,叮嘱不在马路上走、追逐、打闹;绝对不能到非游泳区或野外河塘中游泳等。

新闻分析

不私自下水能否写进校规?

仅6月就发生约13起孩子溺水失踪事件,为什么惨剧屡屡发生?教育部门、学校每到暑期就三令五申,为何仍有孩子下河离我们而去?专家认为,麻痹是事故的罪魁祸首,应该将禁止私自下河游泳写进校规,成为刚性规定。

高峰时段游泳池排队游泳

目前,重庆天气逐渐炎热,戏水、游泳成为不少孩子的消暑方式。110中学学生何明说,一到夏天,正规的游泳场所都很拥挤,尤其是下午高峰时段更是人满为患,他说:“很多时候,游泳池排队游泳的情况并不稀奇。”他认为,正因为游泳场所不能满足需求才让很多同学去江边游泳。

会游泳的男生喜欢炫技

“为什么你们看到这么多学生溺水的报道还会到江边游泳?”八中高一学生钟与秦说:“会游泳的男生喜欢显示自己,总希望挑战一下,他们觉得游游泳池没面子。”

社会学家谭刚强认为,麻痹是罪魁祸首,很多溺水孩子本身水性较好,由于过分自信而忽视潜在危险。当出现危险时,自救求生技能基本空白。

老师给家长发安全短信

昨日,巴蜀中学鲁能校区高一教师周娅君忙着给每个学生家长发安全短信,短信的内容大概是告知学校放假时间和放假的注意事项,其中重点就是防止私自下河游泳。

周认为,学校不仅应告诉孩子远离禁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理念。育才中学一教师也认为:“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和危机意识的教育引导明显不够。”

四川大学教育学博士张培认为,学校的安全通知或者规定更像是一个告知义务,即告知你不能做什么,出了事后果自负,这更像是一个免责通告。他认为,应该将禁止私自下河游泳写进校规,变成刚性规定,才能让孩子知道这是明显错误的行为。
在此提醒大家,天气炎热也小小心呀,尽量不去没有安全保障的江河湖里冲凉。


分享按钮>>外国人记录侵华日军在沪暴行史料现身(图)
>>贵州省喻氏族史研究会------召开会长扩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