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氏文化古迹】姜疃盖氏格子房 及八世祖保衡王的美丽传说(五)
- 中华盖氏网 2018/12/4 12:11:24 盖俊继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盖俊继
2018年02月05日2018-02-05 11:32阅读:56姜疃盖氏格子房
及八世祖保衡王的美丽传说(五)
(2017年重新整理补充部分内容)
(二)先正祠的传说
威老的是格子房始祖,家庙叫先正祠,大约建于乾隆年间前后,传为黄县良工巧匠所建,蔚为壮观,莱阳南乡无出其右者。据说西森埠庄的家庙也是仿照先正祠,长短方圆高矮阔狭,依样而建,但因地势不开阔,效果远逊于先正祠。
家庙基本是在过去姜疃的中心位置。家庙地基比我还高(是我儿童时期);家庙周围地势开阔、宽敞明亮;家庙西面、后面是 威老的之后裔聚居区;家庙前面大街是粮食市,还是到莱阳的大车(大马车)道,绕过村外牛节(音)子湾经黄埠寨直通莱阳,常年车水马龙。原来东门外的一段大道,现在已成了村东一条主要排水沟,真如民谚所说:多年的大道走成河;家庙东面是一个大戏台子,是全村乃至全镇的文化中心,常年热闹非凡,特别正月期间,逢有演出,农夫村妇红男绿女,白发耄耋总角垂髫,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南冲北衢行人如蚁,四面八方争相就道,熙熙攘攘人山人海,蒲团马扎矮凳高凳,先来的后到的里三层外三层,层层叠叠坐满了人,把个戏台子围得水泄不通。一些小人儿没有坐性,坐 不住,便在大人的人缝中穿来穿去,追逐、捉迷藏,或用柳条编个圈儿,躲在老头的后面,把他的后衣襟套起来当“尾巴”搞恶作剧,老头也不知道(过去是便式袄,肥大),照样往家走,后面拖着一条“大尾巴”,一走一撅哒,常引起人们哄笑,别有一番情趣;家庙大门前是老人晒日头的首选位置,又开阔又暸亮又向阳,常年聚集着畅享大自然恩赐的老人们。家庙大门台两边有两条大理石石条,每条大约有3米多长,形成俩大斜坡,是小人儿经常光顾的地方,小孩子们争先蹲或坐在上面打“哧溜滑”,就像现在儿童游乐场所打滑梯,滑下来,再上去,再滑下来……看谁滑得最多最快,有时还放上一把面沙(一种特别细的沙)增加滑溜度,把两条大理石石条都磨得凹进许多。老人红光满面,孩子欢声笑语,这一老一少相映成趣温馨感人,显示了欢乐祥和与未来的希望。
1.先正祠雄伟壮观,雍容典雅气势恢宏,青砖灰瓦古色古香,出檐廓柱斗拱飞檐,五脊六兽椒图螭吻,石鼓门当木雕户对,两进大门雕花窗户,五级“进身之阶”(门前的大理石台阶),不一而足。
一进木制大门上镌有一联:“水源木本 春露秋霜”,里面的大门洞子三四个小人儿扯手摸不到两边,有大人的两庹多宽。西面门屋子叫“孤魂棚”,设一个“四方孤魂之位”的牌位,年节摆点供品、香纸等,供无家可归的孤鬼游魂享用,是救孤济困的善举。
一进木制大门上的对联传为日海所书。
据说某年的一天,某县太爷下南乡路过先正祠,看到大门上的对联字体遒劲(jìng)、结构严谨,非一般书法家所能及,立刻下轿驻足欣赏多时,并连声称赞说:“这字写得确实好,不过习(儿)画了”。真是行家,慧眼识人。
日海,格子房二十三世人,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不只是写得一手好字,也画得一手好画 ,字体苍劲有力。其书画遗作有一大黑老婆箱(当地一种大木箱),“文化大革命”期间,都被其后人当作四旧打纸缸子糟蹋了。纸缸子是当地人将旧书泡成纸浆搅进黄家泥,再用适当大小的坛子、小缸当胎子,烈日下,在外边糊上揉好的纸浆泥,挺架时拿出小缸整好形晒干,再糊上布、报纸、花纸等。黄家泥即一种粘土,为防裂搅进纸浆,所以叫纸缸子,用来盛米面等。过去结婚时娘家陪送一对红花纸小纸缸必不可少,小纸缸里盛上红枣、花生、栗子、芋头、鸡蛋等。现在纸缸子已不多见。
据传说,日海还会扶鸾。安里村南泥湾有一个大泥乱狗(泥鳅)精,当地人都叫它“泥三哥”,有两庹多长,能呼风唤雨,人们有个急难之事或七灾八难的,都在夜深人静时到南泥湾去向泥三哥应愿,有时还真灵验,时常看见湾崖上有一堆堆的纸灰。日海有一次扶鸾,想看看泥三哥到底什么模样,把泥三哥扶来了,果然是一条大泥乱狗,有两庹多长,在院子上下乱窜乱勾丫(音),满院子雾气腾腾,日海吓得手忙脚乱怎么也送不回去,幸亏东庙上三师傅帮忙才送回去了。日海还有个颤颤头的毛病,说是叫关公吓得,说法有二:有一次刮大风下大雨,一个鸦雀(喜鹊)窝从梧桐树上被风刮到地上,鸦雀窝里一窝红肉蛋鸦雀也扣在地上了,他见景生情吟出一上联:“风吹雀巢 二三子连窠及地(连科及第)”下一联苦思不得。有了,扶鸾找关公。把关公扶来了。关公也一时想不出来,一着急骑着赤兔马跑了。关公跑到花果山,看见一群猴子被雨淋湿了,挤在洞外晒太阳。关公灵机一动有了下句,调转马头回来,把对子对上了:“雨湿猿穴 群诸猴带露(诸侯待漏)朝天”。日海拍案叫绝,关公生气地说:“再往下有这桩(种)事不兴以(不许)找我!”关公说完拨马要走,日海说:“您先别走我还有事捎带问问您。”关公说:“有话快说!” 日海说:“夜走麦城是什么滋味儿?”关公蚕眉倒竖凤眼怒睁,把青龙偃月大刀朝日海脖子一照亮,气狠狠地说:“就这么个滋味儿!” 青龙偃月大刀在日海脖子下颤了几颤,就差下去这么一刀,日海吓得头乱颤颤,当时就得了个颤颤头的毛病。还有的说是日海扶鸾,一下子把关公扶来了,关公问:“把我扶来有什么事儿?”日海一时无措,急中生智说:“夜走麦城是什么滋味儿?”关公把青龙偃月大刀朝日海脖子一照亮说:“就这么个滋味儿!” 青龙偃月大刀在日海脖子下颤了几颤,日海吓得当时就得了个颤颤头的毛病。故事情节大同小异,只是没有对对子那一节。
二进大门上的对联是:“水源木本承先泽 春露秋霜启后昆”,过年时用红对子纸书写。院里东边有两棵合抱多粗、象征福荫子孙的大桧柏,两三个小人儿扯手抱不过来。树势挺拔参天浓荫蔽日,枝叶苍翠秋冬不凋,亭亭如盖高耸入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风来呼呼有声,森严异常令人生畏,与精美绝伦的祠堂建筑相映成辉。树下还有一个烧香烧纸的香火池子。
在建先正祠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
当家庙建至平口,公共的钱付工匠的工钱不多了,工匠怕瞎了工钱想要停工不干。
“谊和”(堂号名称)老掌柜的慷慨解囊,打发人从自己家钱柜里抬出上尖竖流好几抬筐(当地一种条编大筐,直径大约八十公分、深二十五公分 、上大下小,用来抬土、粪等)铜钱、铜子。有钱能召神仙栽树,有钱可唤仙女绣花,重赏之下的能工巧匠,不敢怠慢,施出浑身解数,尽心尽力,在“谊和老掌柜的”的大力资助下,美轮美奂的先正祠终于建成。“谊和”后人说,如果不是俺“谊和”了,先正祠不能这么顺顺当当盖起来。给先正祠捐款这样的义举,可能是“乾隆四十六年重修族谱”的 仁荣老的。
2.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小年开始,祠堂门大开,开始给合族及全疃人写对子。贤哲挥毫泼墨龙飞凤舞,说地谈天道古论今;青年后生学习揣摩、研墨、裁纸、抻对子、晾对子;老人生火劈柴煮茶续水,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闲话桑麻溯祖追宗;小孩追逐打闹嬉戏玩耍。老老少少进进出出,喜气洋洋笑逐颜开,一派祥和繁荣的景象。
3.先正祠祀奉的,是八世祖的影像和八世至十四世远祖的神主。据说还有九世祖的影像,围着一床被,不过我没见过。
威老的之影像,是南方优秀画师所绘。影像上,威老的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朱红蟒袍、白玉带,足蹬粉底皂靴。威风凛凛,剑眉虎目银须齐胸;老祖母慈眉善目,头发是绾起的,戴刺绣头饰、金簪、金镶宝石耳坠,身穿深绿色绣凤衣裙。皆正襟危坐神采奕奕、双眼炯炯目光如炬,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两眸清澈黑白分明、闪闪有神,给人一种能够看透世间一切事物的感觉。无论我在哪个方位、哪个角落、哪个角度,不管是蹲是站是跳、是侧身是正身、或一人或多人、或趴在大人身后、或躲在人缝中,总感觉他们像活的一样,头也随着我转,好像两眼都专门朝着我、一直逼视着我、紧盯着我,让我无处可躲,令我望而生畏肃然起敬。不禁感觉如芒在背被盯得心里直发毛、害怕,真是神了,因为那时候我还小。
4.先正祠里神主的制作,也相当考究:制作时,木匠师傅不能用脚踩、用腚坐所用材料,而只能用膝盖跪着压稳,所以此时木匠师傅的待遇是最高规格的。其材料都是用寓意“文官百代、立子千秋”的文官木、柏木、栗子木、楸木。即楸木套、柏木座、文官木和栗子木的神主碑(考妣一人一幢神主碑,一般是刷成白色的,也叫神主位)。神主碑也是柏木座,碑身是两合,前一合是文官木的,写考妣名讳、姓氏;后一合是栗子木的,中间有凹槽,写考妣功名、生前官职荣衔、生卒年月日时、丧葬地及朝向等。神主都是经过庄严的“点主”仪式而成,然后请在祠堂供奉。威老的之神主一米多高,是单幢碑(考妣合碑),砖红色的,描金涂朱光彩夺目,威严异常。
点主:即是在传统文化里,为故去的长辈制作神主的过程称“作主”。神主即写有逝者名讳、身份、官职、封谥等供后人祭奠的灵牌。神主上书写:“显考妣 X公讳XX X太君 之神主”,主字少写一点写成“王”,要请当地德高望重之人补上灵牌上“王”字之一点,这个仪式称为“点主”。“作主”“点主”成为人们践行慎终追远孝道的重要载体。“点主”是丧礼的最高形式,也是丧礼中极其隆重的一项。“点主官”多是官场上的头面人物或由学者充当,最少要由两个秀才身份以上的人主持,总之身份越高越好越体面。“点主官”先用朱笔在神主的“王”字上点朱,继而用墨笔在朱点上点墨,其仪式繁杂。经过隆重的“点主”仪式的神主,即是故去长辈的化身,请在祠堂供奉,接受后人蒸尝祭祀。
5.岁时节序,先正祠的祭祀礼仪相当隆重:
届时先请(叫请,不能叫拿)出影像、神主,揩拭净洁。正北墙上悬挂 威老的之影像,两旁张挂条山对联名人字画。有一副对联是“无药可延帝王寿,有钱难买子孙贤”。大香几上, 威老的之神主安放正中,其余神主,依照辈次,左昭右穆,分放两边。
前边供桌由多张条桌、方桌拼成。前边方桌挂上刺绣的鲜红桌围,供桌前边的大供仰饽饽,一个比铜盆(洗脸盆)还大。做时先做一个小的、蒸熟,包上生面、再蒸熟,然后再包上生面、再蒸熟,反复几次,最后定型,一锅每次只能蒸一个大饽饽,十个大供仰饽饽就得两张方桌摆放;供桌后面,俎豆牺牲星罗棋布:整猪整羊活鱼全鸡,豆腐(都富、做官清廉、做人清白)、芋头(余头),石榴(多子)苹果(平安),枣儿(早儿)栗子(立子)花生果(长生果),油菜(有财)菠菜(百财)粘糕(年年高)……干鲜果品中西糕点,各种祭品花样繁多琳琅满目。香蜡烛纸烟花鞭炮,苍松翠柏红梅绿竹(松、柏、梅、竹枝插在大青花瓷花瓶里)万年青……,还有一架万名伞(亦叫万民伞)。一应俱全应有尽有,郑重其事庄严肃穆,毕恭毕敬神圣虔诚。
除夕,家庙里红烛高烧香烟缭绕,彻夜通明如同白昼。发纸(夜里十二点)时,香火池里烧纸、烧香,烧纸都是一个个的大纸墩子,烟火冲天;鞭炮声惊天动地,爆仗都是一整盘一整盘地放:把铁锨放在火中烧红,往整盘爆仗上一擦,整盘爆仗齐爆,声震天地震耳欲聋。随后合族(格子房)齐集,男女老少,跪满了家庙的里里外外:尊长耆宿在屋里奠酒、焚香,其余众等,门里门外,直至大街,认真地顶礼膜拜。路格庄、塔南泊、张格庄、和莱西瑞应观等地的父老兄弟也都到家庙来发纸、给尊长拜年。看家庙的人整夜不眠,招些小孩跑里跑外、放鞭放炮,讲些老辈的壮烈故事。可谓盛况空前。
最热闹好看的,莫过于一年一度正月十五花灯节,先正祠摆供的花灯:从送了年的正月初三日开始,直到头正月十五,这期间,心灵手巧的姑娘媳妇们就忙开了。先用豆面加香油揉成团(防皲防裂),再加上各种染料做各种面塑:什么二龙戏珠、三羊(阳)开泰、四季瓜果、五谷六畜、八仙过海、九莲宝灯、十二生肖;麒麟送子、凤凰牡丹、花鸟草虫、飞禽走兽、鱼蚌虾蟹、唐僧取经、桃园结义、待月西厢、梁山一百单八将……人物戏出、水生陆长,凡想象得到的,无所不有,林林总总包罗万象,俱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当然这不是哪一年的花样,这是多年所集,不过在此一并述出。届时全村老少,还有三里五村的人,云集潮涌般来先正祠观瞻花灯。
6. 威老的显灵保护先正祠的传说:
民国二十五(1936)年的冬至那天,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姜疃。俗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因先正祠在姜疃来说,是最大、最宏伟的建筑,可能鸟瞰非常突出、明显,还有追远堂(莱阳盖氏老家庙)、奉先堂(北五长支家庙),被列为主要轰炸目标,好几架敌机轮番轰炸,炸弹只落在附近,三座家庙安然无恙。
据说有人隐约看见有一个威风凛凛的白胡子老人,跨在先正祠的屋脊之上,手执钢叉,敌机抛下一颗炸弹,白胡子老人用钢叉向外一挑;抛下一颗炸弹,白胡子老人又用钢叉向外一挑……把钢叉都挑弯了。其中有一颗炸弹被挑落在西学校(原凤山小学)的西南角上,炸了一个大坑,后来就势挖了一眼大口井,我在西学校念书时,就用这口井里的水。而先正祠、老家庙、奉先堂都免遭其难。
7.迫于当时的政治权势,先正祠土改时被充公,作为镇上的粮站。家庙里的物品留存民间:其中的锡香案、青铜祭器,毁于1958年为了赶英超美学苏联“大跃进、大炼钢”期间,进门寸铁不见寸铜不留,砸锅炼铁,连箱、柜的铜、铁饰件都起走了;还有一对一人多高的元青花瓷大花瓶,原存大队南仓库,后亦不知所踪;其中的其它祭器、字画、神主、威老的之新旧两张影像、以及老家庙(追远堂)的老谱,皆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立四新、扫除一切牛鬼蛇神”红卫兵抄家,当时连一张半张也没匿下,全部拿出来撕毁、焚烧,还有一些老书、旧地契,就连谱匣、影匣都砸了。自此,再也看不到祖先那一直紧盯着我、逼视着我、令我生畏、让我无处可躲的目光了,变成了深刻在心中的美好记忆。
“文化大革命”期间,家庙被作为烈士纪念堂,悬挂烈士谱,进行阶级教育。嗣后树被伐、建筑被拆:拆下的材料用来建学校;大队木匠铺用大门来做了案板(工作台),1985年木匠铺解算不知弄到哪里去了;还有四条完整的大理石的大石条,铺在新建村办公室大门洞子两头和办公室门口两旁,2006年街道规划拆迁不知弄到哪里去了;现在先正祠的东西所能见到的,惟余两张破旧的方桌而已,就连家庙原址也找不到了,只能估摸个大概的方位,准确的位置永远也不会找到了。偌大的一座先正祠,像当地大多数祠堂的命运一样,就这样烟消云散销声匿迹荡然无存,只留下人们美好的记忆、历史的空白与无限惆怅、无限遗憾。自此,列祖列宗再也不能领受子孙后代之蒸尝祭祀了。
对于先正祠,有些是我记得的,有些是我听说的,大多是听说的。其时先正祠的辉煌不再,但仍觉得那里很神秘,因而很敬畏,甚至是害怕,所以印象也特别深刻,如今则不可复识、只在传说中!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