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氏网新闻】墨氏姓氏渊源

    中华墨氏网 2013年12月24日 墨氏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炎帝后裔夏禹老师墨如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潜夫论》记载:“禹师墨如。”

传说上古时圣帝舜在位时,大水成灾,经四岳举荐,舜帝任命鲧为水正,负责治理水患。鲧采取堵塞之法,结果越堵水患越大,反到淹死了很多人。舜依法杀了鲧,又改任鲧的儿子禹治水,那时禹仅只十七岁。面对如此重任,他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这时,有个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叫姜墨如,他见多识广,就向禹建议采取疏导之法治理水患。姜墨如建议使禹茅塞顿开,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平定了水患,禹因此拜墨如为师。

大禹的儿子夏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之后,敕封姜墨如的儿子姜胎初为孤竹国的国君,姜胎初就以父亲的名字为姓氏,称墨胎初,世代相传为墨胎氏,亦称墨台氏,其后有族人省文简改为单姓墨氏,世代相传至今。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本墨台氏,后改为墨氏。”

姜胎初的封地原来在台邑(今辽宁朝阳),时称其为墨台氏。在商王朝时期,墨台氏的后代逐渐南迁,最终在孤竹(今河北卢龙)建立了孤竹国,国君叫墨胎。墨胎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墨胎允,史称伯夷;次子叫墨胎智,史称叔齐。墨胎在逝世前遗嘱要叔齐继承君位,而叔齐却要让位于兄长伯夷,于是伯夷就逃跑了,叔齐因而也干脆弃位出外流浪,后双双侍于周文王姬昌。

到了周武王姬发出兵伐纣之时,伯夷和叔齐这兄弟两人却出来叩马阻谏,认为以下伐上是为不仁。及至周武王灭殷商之后,伯夷、叔齐二人“耻食周粟”,而隐于首阳山(今河南偃师),仅采薇(大巢菜、野豌豆,或通称能食的野菜)而食。当时有个妇人就指着他们吃的薇讥笑于二人:“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二人羞愤,遂绝食而死,被其他人葬于首阳山(今河南堰师)。

历代王朝对伯夷、叔齐二人推崇备至,称其二人为“二贤人”、“二君子”,目的是要让臣子忠实于王朝。后来唐朝时期的大儒韩愈、柳宗元都曾撰文称颂。

在中国历史上,惟独西汉武帝时期的太中大夫东方朔对其不以为然。东方朔认为这两人是“古之愚夫”,指出“贤者居世,与之推移,不凝滞于物。”即说这二人固守行将灭亡的事物而不变,属于逆潮流作秀,算得什么贤人?

在墨如、墨胎初(姜胎初)、墨胎、墨胎允、墨胎智的后裔子孙中,多有称墨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墨氏正宗。

墨氏族人大多尊奉墨如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战国初期哲学家墨瞿,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墨瞿,公元前479年~前381年,子姓,宋国人,传说是春秋时期宋国贵族公子眱(目夷,即墨夷)之后,其家族到春秋末期已经没落为平民。墨瞿创建了墨家学说,世称墨子,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末尾中特别提到:“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公元前五世纪初,墨子出生在宋国(今山东枣庄木石镇)一个以木工为谋生手段的手工业者家庭。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处工就官府”的社会,即工匠处于官府的严格控制之下,隶属和服务于官府,社会地位十分低下。而当时的工匠是世袭的,因此墨子从小就承袭了木工制作技术,并由于他的聪明巧思,使他成为一名高明的木工匠师和杰出的机械制造家,为他后来的社会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媲美。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和“贱人”。汉朝时期的哲学家王充甚至说:孔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粗鄙之人。墨子曾做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因此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创立、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墨家学派。

墨子“好学而博”,并且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大好人。孟子对他这种“士志于道”的精神还是十分赞扬的:“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庄子也由衷地称赞:“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墨子洞察到人性的弱点,其著作《天志》、《明鬼》宣扬敬天事鬼,以震慑当时权力不受约制的天子国君,遂形成墨家宗教观,也因此受到后人的曲解与批评。王充在撰著《论衡》一书时,狠狠批判了墨子的宗教观。但无论如何,墨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无疑占着极重要的位置,墨子本人也是一位极杰出的优秀人才。

墨子一生的社会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扬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地反对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他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墨子坚持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相传,墨子收藏图书甚多,有图书达三车。在典籍《墨子》中称“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梁启超在研究私人藏书的起源时:“苏秦发书,陈箧数十;墨子南游,无书甚多。可见书籍已经流行,私人藏储,颇便且当。”

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学派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时期与儒家相对立的最大学派,并列"显学"。同时,墨家也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团体,最高的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自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即在“巨子”令下至死也不后退。

墨子的思想集中在十项主张上:“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并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曾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国,西到郑国、卫国,南到楚国、越国。他还曾与公输盘论战,成功地制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

墨子还在“名辩说”上卓有成就,成为战国时期名辩思潮的渊源之一。墨子的事迹,在《荀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中有所体现,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墨家弟子所编写的《墨子》一书中。

墨子天资聪慧,据说他用木头削成的车轴,能承受六百斤重的物体;看到满山的野果壳在雨水浸泡之后流出色液,就发明了坑布之法引导山民坑染布料。墨子还把自己对坑布技术的感悟上升到哲学的思维高度,撰著在名篇《所染》中。由此可见,这位墨子还是一位发明家、科学家。

墨子还擅长军事攻防技术,其弟子将他的经验总结成《城守》二十一篇。在军事上知道以兵制兵、以战制战、以术制术、以器制器。为此,他写了《非攻》、《备城门》等一系列军事名篇。

墨瞿在两千多年前就以超越时代和国家的理念,提出了要正义治国。他评论天下要“八不准”原则,即:“大国不攻小国,大家不乱小家,强不劫弱,众不暴寡,诈不欺愚,贵不傲贱,富不骄贫,壮不夺老。”这是典型的中华文明道德观,千百年来一直是仁人志士的政治主张。

在典籍《墨子》中所阐述的正义,主要是利、政、仁。“利”指利人,包括自己在内的整个人类;“政”指为政者应以传播正义、主持正义、伸张正义为己任;“仁”指人类之爱。墨瞿的正义观偏重于结果的正义与社会的正义,注重划清各自的利益范围,不容侵犯,不能“亏人以自利”,而是兼相爱,交相利,联合、协作、合作,构建天下太平的盛世。墨瞿视对外侵略和攻击无罪之国为“大不义”,他特别提倡“非攻”,反对兼并攻伐战争。

墨子在学习中,常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对照,写出了《非儒》、《非乐》、《节葬》、《节用》等名篇。许多知名之士都投奔到墨子门下,墨家学派开始形成。墨子对其门徒不但授以思想理论,更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关键时刻还能挺身而出,出兵打仗。历史上有名的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墨子的著作中,还有一部分学说涉及自然科学,如力学、光学、声学等。光学小孔成像原理还是墨子最早发现的。他的微分学原理也比西方要早很多世纪。因此,他被西方科学界称为东方的德谟克利特。

由于墨子主张从劳动者中选拔人才,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因而墨子被称为平民圣人。

墨子老年后,隐居于今河南省鲁山县熊背乡黑隐寺,逝世后即葬于该地,现存有土掉沟、黑隐寺、坑布崖、墨子城等古迹供人们瞻仰。

在墨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墨氏、瞿氏,还分衍有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皆世代相传至今,是为豫中南墨氏。

子姓墨氏皆尊奉墨子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姜姓墨氏合谱。

第三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墨尔齐氏,亦称墨勒济氏,源出元朝时期成吉思汗的死敌蒙古篾里吉氏族,蒙语为,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台罕、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哈达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Morci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墨氏。

⑵.蒙古族墨尔秦氏,蒙语为,世居台罕(),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Morcin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墨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记载:

⑴.满族阿图拉墨氏,亦称阿图拉莫氏,以地为氏,满语为Aturamo Hala,源出图拉河下游流域(今俄罗斯秋明州托博尔河左支流与哈萨克斯坦之间地带),隶属于满洲正黄旗,后迁雅尔古(今辽宁抚顺大伙房水库“萨尔浒风景区”),清朝晚期以后多冠汉姓为墨氏、莫氏等。

⑵.满族墨佳氏,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满语为Mogiya Hala,世居辽阳(今辽宁辽阳),后所冠汉姓即为墨氏。

⑶.满族墨哷氏,亦称莫勒特氏,满语为More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后改汉姓为墨氏、梅氏等。

⑷.满族墨尔迪氏,满语为Mordi Hala,祖先世居黑龙江北境,清乾隆初期移居呼兰(今黑龙江呼兰),后有达斡尔族共有姓氏,所冠汉姓中有墨氏。

⑸.满族墨尔赫氏,满语为Morho Hala,汉义“苜蓿草”,世居哈达察汉(今吉林蛟河白石山),所冠汉姓中有墨氏。

⑹.满族墨尔吉氏,满语为Morgi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后多冠汉姓为墨氏。

⑺.满族墨呼哩氏,亦称莫图里氏,满语为Mohuri Hala,世居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所冠汉姓为墨氏、莫氏等。

⑻.满族墨克廷氏,满语为Moketing Hala,世居黑龙江两岸,所冠汉姓中有墨氏。

⑼.满族墨尔达扎氏,满语为Mordaja Hala,世居黑龙江两岸沿线等地,所冠汉姓中有墨氏。

⑽.满族瓦墨氏,满语为Wamo Hala,世居黑龙江沿岸地区,所冠汉姓多为墨氏、莫氏、瓦氏等。

第五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黑龙江志稿》记载:

达斡尔族墨尔丹氏,亦称莫尔登氏、孟尔丁氏、孟尔的音氏、莫塔哈利氏,世居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Mordin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达斡尔族、满族莫尔登氏多冠汉姓为墨氏、孟氏、莫氏、苍氏、利氏等。

得姓始祖:墨如、墨胎允(伯夷)、墨胎智(叔齐)、子墨瞿。



分享按钮>>【墨氏网新闻】墨氏郡望堂号与宗祠通用对联
>>【成氏网新闻】《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谱》预言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