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包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包氏论坛 >> 文化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文化古迹   统谱进展   著述辑录   随便聊聊   新闻公告   源流支派   宗谱撰修   包氏名人   包氏企业   捐赠功德   字辈探讨  全部分类
  回复:申公庙一问 第 12 楼

编宗谱不是写《搜神记》。包和瑶先生身为宗谱编委主任,写了这些歪文臭论,害得我们包姓族蒙垢受辱。希望编委办中的有识之士,《统谱》若修不起来,不修也行,但不要随声起舞啊!不要说对包和瑶“不能妄加评论”啊!
   眼前,威先生发表《申公庙一问》,看样子,申包胥连包氏的始祖也做不成了。包和瑶先生,你可不能闷声不响呀,你要据理力争,拼老命去争啊,不然的话,说明你对申包胥的所谓研究,都是胡说八道,都是骗人的鬼话!
  
  


作者:123123 (2012/5/17 9:22:41)   回复此贴
  回复:申公庙一问 第 13 楼

究竟申包胥是不是包氏的始祖??????  连这个最起码的问题也解决不了,那怎么能修包氏《统谱》?  那这个修谱委还有什么威信? 那这个办公室还有什么作用? 那大家怎么能慷慨出钱?      究竟要修怎么样的《统谱》?族人赞成不赞成这种类型的《统谱》?能不能修得起来?这些问题是否应当首先考虑。目前对《统谱》的类型连编辑者也心中无数,主事者自己不是一毛不拔便是穷酸得很,连自己的义务工、川旅费也出不起,但一味想别人出钱,这行吗?

作者:007007 (2012/5/17 10:31:57)   回复此贴
  回复:申公庙一问 第 14 楼

希望把申公庙的问题讨论下去。希望“编委会”作权威性的发言。
“编委会”闷声不响,在群众中哪来的威信!?

作者:123123 (2012/6/5 11:58:45)   回复此贴
  回复:申公庙一问 第 15 楼

包和瑶先生对申包胥很有研究,简直是出神入化了。申包胥是哪年生的,他爸爸叫什么名字,他妈妈姓什么,他夫人姓甚,几个儿子叫什么名字,他妈妈何时拜寿,甚至他娘在寿宴上怎么喝酒、怎么流泪、讲了哪些话,这位包和瑶老先生都一清二楚。还有,更令人惊异的是,申包胥上溯33代祖宗,这位老先生都了如指掌,并对申包胥的后裔四大房派都能分条缕述。还有对申包胥的历代子孙,谁当了和尚、谁被黄巢的军队抓去、有多少后人未入宗谱的, 等等,老先生都能说得天昏地黑。不过,老先生往往说得连自己也混沌了,究竟申包胥的老爸是申亥还是申全,他就颠三倒四了,总不会有时是申亥而有时是申全吧!?
   编宗谱不是写《搜神记》。包和瑶先生身为宗谱编委主任,写了这些歪文臭论,害得我们包姓族蒙垢受辱。希望编委办中的有识之士,《统谱》若修不起来,不修也行,但不要随声起舞啊!不要说对包和瑶“不能妄加评论”啊!
   眼前,威先生发表《申公庙一问》,看样子,申包胥连包氏的始祖也做不成了。包和瑶先生,你可不能闷声不响呀,你要据理力争,拼老命去争啊,不然的话,说明你对申包胥的所谓研究,都是胡说八道,都是骗人的鬼话!

  
   究竟申包胥是申姓人的祖宗还是包姓人的祖宗?包和瑶先生,你是谱局的大主编,要出来说清楚啊。“常委会”的领导,跑福建、跑浙江、跑肥东、跑嘉善......辛苦了,不研讨族史,岂非白忙了?


作者:123123 (2012/6/6 12:43:42)   回复此贴
  回复:申公庙一问 第 16 楼

包先真先生揭露说:“......可您知道谱托先生为什么要篡改<庐丰谱>吗?因为,上杭始祖是包始仁(包十郎,號饨白。包揚之子,包恢之兄)啊。据包老先生在某篇文章中讲(原文网上己找不到了,只知大意)等编完四大房之后,下一步要编包始仁为包拯的后裔。好可怕啊,那閩、粤、桂、黔、川等地包姓人家且不也成了包拯的后裔了吗!剽窃篡改是包老先生的绝技,千万不要轻易相伩,請多多考证。哎.....有人己经把:夲姜姓也改为夲羋姓也.......釣沽名者上钩啊!”
  
  这位包老先生为什么要这么欺骗族人?真是可恶!!为什么他还当上谱局的总编?真是可笑!!为什么现在还有些“谱局领导人”抱住他不放,护住他不批,甚至尊他为君子的典型,这真是令人愕然不已!!


  
  
  


  


作者:123123 (2012/6/21 13:45:19)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8 每页5条 当前3/6页 [1] [2] [3] [4] [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包氏论坛  执行时间:1,877.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包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